基本信息

蒲 亮   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学博士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党委委员

能动学院  制冷与低温工程系//研究所

--------  

1997年,获得学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暖通空调(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本科;

2003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

2009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导师:厉彦忠教授);
--------

2011年,入选国家首届“香江学者”计划;

2012年,获得香港学者协会“香江学者”奖;

2017年,获得“中国制冷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2016年-至今,获聘航天低温推进剂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

​​​​​​​2020.1-2022.12,获聘清华大学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

2019年,西安交通大学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

2023年,获批江西省创新高层次领军人才(QR计划);

联系方式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制冷与低温工程系(研究所)

邮编:710049

电话:+86-29-82668725,82668738

传真:+86-29-82668738

邮件:puliang@xjtu.edu.cn

办公室: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东三楼甲244//创新港一号楼1-2125

站点计数器

研究方向及工作经历

教学科研工作经历

  • 2020.1-至今,教授,博士生导师。能动学院 党委委员(2017.11-至今),校研究生院/校党委研工部(挂职)副部长(2018.11-2020.12)。
  • 2014.12-2019.12,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 制冷低温工程系 副教授(2014.12),博士生导师(2015.6)。担任制冷低温工程系(所)副主任(2013.7-2015.11)、系(所)党支部书记(2015.12-2019.1),担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委员(2017.11-至今),担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助理(2018.4-2019.11),担任研究生院/校党委研工部(挂职)副部长(2018.11-2020.12)。
       期间:2018.2-2018.3,获CSC资助,赴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UOW)访问/合作研究;
                 2017.7-2017.8,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新加坡国立大学(NUS)访问/合作研究;
  • 2013.7-2014.11,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低温工程系,讲师,系副主任;
  • 2010.10-2013.6,获“香江学者”奖励资助,赴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Research Associate、Research Fellow);
  • 2003.7-2010.9,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低温工程系,助教、讲师;
------------------------

科研兴趣和方向

  • 低温工质(LH2、LNG、液氧及高压状态等)泄放、扩散机理及规律研究,及其扩散过程的安全性研究;
  • 地源热泵系统性能优化和相变材料在换热强化中的创新研究;
  • 其他方面:制冷剂分配均匀性、制冷剂流动噪音、新型涂层对换热器结除霜性能的影响研究、相变蓄能、有限空间温湿度、空调热舒适及建筑节能、制冷低温系统流动与传热等。
----------------

学术任职

  • 陕西省制冷学会常务理事;
  • 航天低温推进剂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 担任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Energy, Applied Ener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Renewable Energy,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等国际期刊审稿人;及 化工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制冷与空调、低温工程、化学工程等中文期刊审稿人。
----------------
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概况
  • 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指引方向,在厉彦忠教授团队中从事人才培养、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工作。为党育才、为国育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SCI国际期刊论文近30篇,入选ESI高被引(Top1%)论文一篇,入选扩展版ESI高被引(Top3%)论文一篇(引用次数超过70次--截止2022.3),H-index大于10,被SCI论文引用总次数500余次;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并向相关企业转让发明专利多项。荣获201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项、2019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一项。
  • 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5164160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B1506205)、GF基础加强重点项目(***项目)、省部项目(201104661,2012M511999)、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SKLTSCP1511,SKLTSCP1809)等在内的多项国家课题以及多项企业横向项目,作为主要成员参与863、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各一项。
  • 指导毕业获得博士学位2人,毕业获得硕士学位16人(含在职6人);目前指导在读博士生5名(含在职1人),在读硕士生9名(含在职3人)(截至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