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锋,男,汉族,湖北人,新闻传播学博士(华中科大,2009),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新媒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系主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陕西高校新型智库(A类)“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发表专题论坛”和“黄河几字弯文化协同发展联盟”创始人。2012-2016年在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江苏无锡)任教,2015-2016年在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做访问研究,2018年4月-2019年5月担任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挂职),负责博士后创新基地和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工作,协助分管外宣办、招商局、文化局、旅游局相关工作。
学术兼职: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和结项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全国博士论文质量监测平台”评审专家,中宣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库评审专家,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数据新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报业协会发行委员会专家顾问,陕西省社科基金评审专家,陕西省“千人计划”高层次人才评审专家,陕西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资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陕西省文化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评审专家,陕西省科技厅文化与科技融合项目建设评审专家;黑山国际期刊《Media Dialogue》编委,《国际新闻界》审稿专家,西安电视台“问政时刻”特邀观察员。2020.1,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旅部)百名文化和旅游优秀培训师。2020.4,渭南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
以吴锋教授为带头人的学术团队从事突发事件与舆情管理、传媒经营管理(报刊出版发行与媒体融合)、区域发展与产业规划(文化科技融合、文旅融合)等问题的研究。是国内最早从事报刊出版发行问题研究的学者之一,也是最早开展中国国家领导人新闻发布制度研究并向国际学术界介绍中国总理新闻发布会的学者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具有国际学术视野,曾任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两次受邀参加国际传播学会(ICA)大会,并获最佳论文奖。在国际英文期刊发表SSCI收录论文5篇,国内中文A类刊上发表论文10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6篇,国内CSSCI期刊50余篇;近5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各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项目10项,完成各类党委政府委托项目50余项。获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社科联等奖励5项,2017年获中国新闻史学会优秀学术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获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科研团队现有访问学者、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等20余人,主要成果及特色如下:
(1)有较强的国际合作能力,是我国西部地区传播学界参与国际交流的引领者。作为“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发表专题论坛”创始人,积极探索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化之道,积极参与中外学术对话,向国际学术界说明中国的传播现象和传播理论。2014年在欧洲黑山大学经济系做短期访问研究,2015年在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做访问研究,在国家领导人政治传播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系统研究了中国总理新闻发布会的运作模式,并将其介绍到国际学术界,引起西方学界关注,先后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等权威SSCI期刊上发表系列英文论文5篇,位居中国大陆西部同类学者前列。
(2)扎根中国本土,主动服务西部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先后在报刊出版发行、贫困县媒体融合、西部民族因素突发事件、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等领域取得系列积极成果。所著《报纸发行营销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系国内较早的报刊发行理论著作,在全国报刊发行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先后参与了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邮政局和《人民日报》等政策咨询服务,先后在传媒和文广系统做讲座50余场次,为我国党报党刊发行研究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2019年出版《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系统探究了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经验,被当地政府应用采纳。
(3)推动成果转化,科研成果在国内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应用成效显著。主持完成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10项,获地市以上奖励5项。深度参与中西部地区政府科研咨询服务并取得系列重要成果,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江苏省科技厅、无锡市科协、江西省发改委、武汉市发改委、四川宜宾市发改委、宜宾翠屏区发改局、四川德阳市发改委、陕西省发改委、榆林市发改委及西咸新区自贸区、西安高新区、西安曲江新区等发展规划政策研制,10余项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文件。先后获武汉市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江苏省文化厅学术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社科联“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二等奖等奖励,2017年获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4)参与决策建言,引领西部地区智库服务品牌。担任首批陕西高校新型智库(A类)主任。2015参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三五规划”,递交的报告《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十三五”新闻出版改革的若干重点与对策》被应用采纳,获三等奖。团队另有多项智库成果获中央和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和应用采纳。
招生情况:
1, 硕士生招生:新闻传播学专硕与学硕,每年招收4人左右。欢迎语言文字功夫好,逻辑思维严密,具备一定科研潜力的同学报考。欢迎计算机软件、经济学、管理学等跨学科考生报考;保研同学应提前进入科研状态。为硕士生学习优秀者提供直接攻读博士机会。
2,博士生招生:现为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文化产业。自2020年起在“新媒体与社会治理”二级博士点招生,每年招收1-3人。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科研基础,熟练掌握实证研究方法,熟练操作实证研究的科研软件,数量掌握英文写作,原则上有一定的学术发表经历。欢迎计算机软件、经济学、管理学等跨学科考生报考,并予以优先考虑。境外博士招生不受指标限制。
3,非全日制招生:每年招收1-3名在职硕士,招收1-3名在职博士。
Summary and Introductio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a national key university under the direct jurisdic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P. R. China, is one of the country's oldest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Founded in Shanghai in 1896 as Nanyang Public, it was renamed Jiaotong University in 1921. In 1956, at the direction of the State Council, the university was moved to Xi'an, and renamed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JTU). As one of the country's national key universities, it was included in the first group of universities singled out for high priority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untry's seventh and eighth five year plans. It was also included in the first group of universities to benefit from Project 211 and Project 985, with the goal of becoming a world class university. Now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JTU) is among the top 10 key universities in China.
Feng Wu (PhD,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is a full professor of Journalism and New Media school a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in Xi’an, Shanxi, P. R. China.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Chinese national leader’s press conferences, Chines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quantitative research, Chinese newspaper marketing & management, culture industry, and new media. He is a productive young researcher. In recent five years, he had published five English articles in leading journals indexed in SSCI, and more than thirty Chinese articles in leading journals in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s field (indexed in CSSCI). He has finished more than 10 important projects (funded and principal investigator). By the end of 2019, his total fund is about one million (¥2.0 million, about $ 0.3 million), which is outstanding compared with his p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