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乃大

分享到:
给科技理性插上灵性的翅膀
发布者: 杨琳 | 2008-12-01 | 1195

给科技理性插上灵性的翅膀

——读《科技美学——理性与情感世界的对话》

杨琳

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当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毅力与渴望,以空前的加速度完成着科技知识的积累、创造与更新时,一群具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又不乏科技理性的学者,在从更深层面进行着反思。“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问世的。STS(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领域。徐恒醇先生的《科技美学》作为丛书的一个重要部分,将科技美学作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一个结合点,以美学的眼光来审视科技问题,力求为科学技术提供人的价值尺度和情感指向,给科技理性插上诗意和灵性的翅膀。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像一把双刃剑,它既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与进步提供无限的可能性,又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种种烦恼和灾难。迄今为止,科技最为发达的西方国家虽然达到了高度物质文明,却付出了过于沉重的代价。应该看到,人类社会的一切追求与努力最终目的就是创造一个幸福和谐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物的追求远不是终极目的。这就要求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发展,以促进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这一意义上看,科技工作者与人文工作者具有同样的使命与终极目的。

恩格斯曾说过,某一个历史时期的人类文明发展的速度与这个时期人类文明起点的时距的平方成正比。人类文明的大厦是由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共同构成的,它是人的理性和情感的交融。因而,“科技美学。一方面要寻求科技成果的宜人化途径和情感价值,以寻觅人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另一方面要探索美学和艺术原理用于科技领域的可能性,以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因而,无论对于理工科大学生还是文科学生,读《科技美学》一书,与作者一起探寻科技与审美文化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相互结合的途径,从书中去感受“两种文化的交织与碰撞”、“科学中的美感”、“技术之美”、“人的素质与人的发展”、“科学和艺术的联姻”······无疑会得到许多深层次的启迪。尤其对于将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大学生来说,重要的是从《科技美学》中获得大文化的观念,认识到科技美学产生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并健全自己的人格与素质,构建融科杰文化与人文文化为一体的审美理想。以此审美理想为坚实基础,才能在新的工业文明——高效益与高情感的追求之中不致迷失自我;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科技推动人的最终价值的全面实现。

区别于其他美学论著,作者在书中还突出了科学技术的实践精神。同时把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方法以及新的工业文明的创建,即通过设计活动实现科技的人性化途径作为应用研究的重点;从爱因斯坦的审美观、科学中的对称性、科学在现代艺术中的融入,以及设计中的审美创造、产品造型的美学规范等等,深入浅出,意趣盎然。读此书全无晦涩抽象,故作深沉之感。仿佛是与一位睿智的朋友进行一次技术与人文、理性与情感的侃侃对话,其感受与收获可想而知。

经济学家汪丁丁曾在他的《人文与人生》中感叹:大学固然是格物明德的场所,但是制度化了的大学却很容易让我们忘记对人生最终“意义”的探询,让我们的原本丰富的人生蜕化为“技术的人生”。学术分工制度早就以其巨大的效率优势淹没了孔子和柏拉图的学苑。悲乎!辽阔时空下茵茵草场上,再也见不到那群让心灵在所有方向上充分涌流的学者。经济学家也许过于悲观,毕竟我们已受到触动,并深刻意识到,以人文精神为根基,在科学精神为人文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实现科技文化的审美超越,最终克服科技理性的局限性,使人由屈从于自然性迈向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为人类社会的的发展拓展出无限的精神空间,这便是我们在新世纪的使命与憧憬。正如书中引言所引荷尔德林的诗句: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大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