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乃大

分享到:
永远的普希金,永远的精神导师
发布者: 杨琳 | 2008-11-12 | 1101

永远的普希金,永远的精神导师

——写在普希金诞辰200周年

杨琳

自今年下半年以来,在中国、在俄罗斯乃至在全世界,人们谈论的话题中,频繁地出现普希金的名字。一系列纪念普希金诞辰200周年的活动,在论坛、在大学的校园,乃至在俄罗斯的平民区拉开了帷幕。人们对普希金的怀念是与自己对爱、对美的执着追求,对专制和奴役的憎恨,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联系在一起的。人们是将普希金的诗作为自己的精神力量来传诵的。

在我大学时代集录的厚厚几大本诗抄里,普希金的诗占着相当的份量。每当生活遇到波折,精神沮丧时,那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总会使人对明天充满希望。我想,和我怀有同样感觉的人还很多,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老年人,无论国籍、肤色与性别,只要他深爱普希金的诗,都会视普希金为朋友、知己,视普希金为精神的导师。

普希金教会我们寻找真情。他的诗有这样的魅力。当你沉浸于诗中,你就会沉浸于一种深深的情绪之中,也许快乐与悲哀相伴,也许爱恋与忧郁相随;亦或豪放,亦或婉转,都会使人感到久久不能自已。使人体会到真的震撼,情的美感。仿佛美妙的诗句在拨动着你最动情的神经,在唤醒你青春的梦幻。使你去感受“当和风自由滑过/蔚蓝的海面,轻轻鼓起/高傲的大船的布帆······”(《大地与海洋》)使你忘情于“堆满了草垛的馥郁的禾场,/明亮的小溪在灌木林中喧响······”(《乡村》)更使你流恋于“波浪中泛出层峦叠翠的倒影,/片片船帆溶入大海的远方。/葡萄藤蔓上象挂着琥珀,嘈杂的牲畜游荡在草场······”(《谁见过那地方······》),当今天,人们在高度物质文明的包围之中,在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生活之中,驻足片刻,去感受一下普希金诗歌中的真与情,自然与和谐,越发显得珍贵。

普希金教会了我们爱。爱是诗人呕歌的永恒主题。普希金诗中所表述的爱,显得尤其真切炽热,质朴自然,毫无造作,亦无避讳。诗人以坦荡和赤子般的胸怀,展示着人类至高无上的真情,爱是无罪的,真爱经得起任何的质疑,经得起百年岁月的磨砺。读普希金的抒情诗,最打动我们的便是诗中所体现出的丰富情感,对爱的幻想与追求,对真善美的神往与赞美。我们不由自主得陶醉于诗人的世界:“槲树林,在那自由的静谧中,/我每天碰到你都伴随着幸福,/我漫步在你的天穹下,/倘佯在你友爱的绿荫中,/于是欢乐又为我复活了,/灵魂中又重新激荡起我失去的青春,/朝思暮想的令人折磨的甜蜜和心底的初恋。”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充满了复杂的感受,有“那美妙的瞬间”,也有那“暴风雨的激情”;有“那绝望的忧伤的折磨”,也有那“欢乐激荡”。诗人的心声也同样令人震颤,“让我去死吧,但要爱着死去!”(《心愿》),“我的诗啊,潺潺地流着,流着的,还有对你充满爱情的溪水。”在诗人这充满爱的诗句的感召下,人们的灵魂得到了净化,世俗的情爱得到了洗礼,心灵的天空也随之阳光灿烂。

普希金使我们领悟到诗的真谛。普希金的诗无论是抒情诗还是政治诗,都透出诗的质朴与自然;无论是用自由体还是格律体,都充满了强烈的音乐感和浓郁的建筑美。读他的诗,感到的是真诚流畅,毫无造作之气,这也给今天我国诗坛以启示:若抛开真情,一味地追求诗歌形式上的创新、求异,也许永远不可能达到普希金的境界。

当然,普希金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在作诗的技巧上,普希金作为人的真诚、正义感和对美的孜孜以求,同样给我们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