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祝贺课题组在eScience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者: 滑纬博 | 2022-12-26 | 4515

【研究论文】西安交大滑纬博&德国KIT Sylvio Indris:原位同步辐射衍射揭示层状嵌锂//钾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形成机制

亮点介绍

  1. 运用原位HT-sXRD揭示高温固相反应中Li+/Na+/K+嵌入前驱体的结构演变机制;
  2. 系统研究锂//钾化合物和前驱体在高温固相反应中的动力学行为;
  3. 高温锂化反应路径严重依赖于前驱体类型;
  4. 形成不同类型嵌锂//层状结构取决于Li+/Na+/K+的位置优先能。

引言

固相反应在固体物理,结构化学,材料科学和电化学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作用。研究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机理和作用机制,揭示固态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对于实现目标产物的精准合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3d过渡金属(TM)氧化物作为新能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在制备这些氧化物过程中,反应通常经历多个步骤,往往会形成亚稳态中间体。所以,高温固态反应路径极其复杂,研究过程中结构演变机理极具挑战,成为制约这些正极材料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其中,两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如下:1)在制备这些碱金属氧化物时,高温合成反应是动力学控制还是热力学控制?(2)采用不同类型的前驱体是否导致相同的反应路径和产物?

在本研究中,研究团队借助高温同步辐射衍射(HT-sXRD)系统研究了Li+/Na+/K+化合物与前驱体的固相反应机制。作者选取三种不同类型前驱体,即过渡金属氢氧化物、碳酸盐氧化物和尖晶石氧化物,研究了前驱体类型对高温锂化反应路径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不同温度下无锂尖晶石Mn[Ni0.75Mn1.25]O4 (Fd3m)LiOHH2O的反应动力学行为,明晰了过程中形成亚稳相和中间体的主要因素。同时,作者考察了尖晶石氧化物与钠/钾源在高温反应过程中的结构演变规律,在原子尺度揭示了多种不同层状结构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形成机理。该成果以“Probing thermally-induced structural evolution during the synthesis of layered Li-, Na-, or K-containing 3d transition-metal oxides”为题发表于eScience,并被选为eScience封底。滑纬博特聘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第二作者为博士研究生杨晓霞,王苏宁博士和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Sylvio Indris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内容简介

1a为氢氧化物前驱体和LiOHH2O高温反应的原位HT-sXRD图。当温度升到500 ℃TMOOHLiOH的衍射峰逐渐消失,并出现了单斜层状相Li(Li,TM)O2 (C2/m)无序嵌锂岩盐相[LixTM(1-x)]O (Fm3m),当温度继续升到700℃,该岩盐相也逐步转变为单斜层状Li(Li,TM)O2 (C2/m),图1b为对应的各物相质量分数的变化图。非常有趣的是,该反应过程中没有生成Li2CO3,表明Li+可以通过Li+/H+离子交换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进入到晶格中。该过程反应路径及结构演变见图1c

https://ars.els-cdn.com/content/image/1-s2.0-S2667141722000155-gr1_lrg.jpg

1:(aTMOOHLiOH高温反应的原位HT-sXRD图;(b)固相反应中各个相成分变化图;(c)相应的反应路径及结构演变图。。

2ab为碳酸盐前驱体和LiOH高温反应的原位HT-sXRD图及对应的相成分变化图。当温度升到250 ℃,碳酸盐前驱体转变为熔岩相TMO (Fm3m),同时释放出CO2,生成Li2CO3。随着Li/O不断嵌入到晶格中,TMO (Fm3m)进一步转变为无序嵌锂岩盐相[LixTM(1-x)]O (Fm3m),受热力学驱动,其最后转变为层状Li[Li0.2Ni0.2Mn0.6]O2 (LLNMO, C2/m)由于岩盐相和层状相都具有立方最密堆积(ccp)氧原子阵列,氧原子不断进入晶格中不仅为锂离子提供配位空间,还会造成晶胞数量的增加,即晶体生长,该反应过程中可能的反应机制和相变机理见2c

https://ars.els-cdn.com/content/image/1-s2.0-S2667141722000155-gr2_lrg.jpg

2:(aTMCO3LiOH高温反应的原位HT-sXRD图;(b)固相反应中对应的相成分变化图;(c)相应的反应路径、结构演变及晶体生长示意图。

3ab为无锂尖晶石相和LiOH高温锂化反应的原位HT-sXRD和对应的相成分变化图。当温度高于100 ℃时,LiOH逐步消失,Li2CO3不断生成。当温度升到550 ℃时,LiOHLi2CO3全部消失,无锂尖晶石相转化为嵌锂尖晶石相Li[Ni0.5Mn1.5]O4 (LiTM2O4),随后转变为嵌锂岩盐相[LixTM(1-x)]O (Fm3m)和富锂层状相LLNMO该过程的总反应如下:

49Mn[Ni0.75Mn1.25]O4+2LiOH∙H2O+518O253Li[Li0.2Ni0.2Mn0.6]O2+3H2O

从反应方程中可以明显看出大量的Li/O离子嵌入到了无锂尖晶石结构中过程中可能的反应机制和相变机理见3c

https://ars.els-cdn.com/content/image/1-s2.0-S2667141722000155-gr3_lrg.jpg

3 a)无锂尖晶石TM3O4LiOHH2O高温反应的原位HT-sXRD图;(b)固相反应中对应的相成分图;(c)相应的反应路径及结构演变图。

考虑到LiOH与前驱体在相对低的温度下(< 500 ℃)反应,Li2CO3则会在700 ℃以上发生分解,作者利用Li2CO3LiOHH2OLi2CO3的混合物作为锂源,研究不同锂源对合成反应路径的影响机制。图4为无锂尖晶石TM3O4和锂源在650700725750 ℃下高温反应的原位HT-sXRD图。如图4ae所示,在100 ℃时,LiOHH2O转变为LiOH;在500 ℃左右,Li2CO3LiOH逐渐消失,一部分锂离子生成Li2-xCO3相,另一部分锂离子嵌入到尖晶石结构中,形成含锂尖晶石Li[Ni0.5Mn1.5]O4。当温度升到650 ℃时,无序的嵌锂岩盐相[LixTM(1-x)]O生成,Li2-xCO3逐步消失,说明尖晶石相可以促进碳酸锂分解。衍射数据表明,嵌锂岩盐相、嵌锂层状相和嵌锂尖晶石相共存的温度范围是500-650 ℃。图4bf表明,当仅采用Li2CO3作为锂源时,Li2CO3500 ℃下变成Li2-xCO3,尖晶石相TM3O4转变为嵌锂岩盐相[LixTM(1-x)]O。当温度继续升至700 ℃时,Li2-xCO3分解出的Li/O离子不断进入至晶格中,导致无序嵌锂岩盐相转变为有序具有超晶格结构的层状LLNMO。当Li2CO3LiOHH2O的混合物作为锂源时,嵌锂尖晶石相Li[Ni0.5Mn1.5]O4600 ℃下即可生成,如图4cg所示。表明在此条件下,LiOH在空气中没有生成Li2CO3,而是与无锂尖晶石TM3O4反应形成嵌锂尖晶石LiTM2O4,并进一步促进了Li2CO3的分解。当温度升到700 ℃时,LiTM2O4逐步转变为无序岩盐相[LixTM(1-x)]O和有序层状LLNMO。随温度进一步升高至750 ℃,尖晶石LiTM2O4Li2-xCO3完全消失,转化为最终产物LLNMO,表明较高温度(750 ℃)可以提供相变所需要克服的能量障碍,以保证结构演变的彻底完成,如图4dh所示。

https://ars.els-cdn.com/content/image/1-s2.0-S2667141722000155-gr4_lrg.jpg

4TM3O4和不同锂源在(a650、(b700、(c725和(d750 ℃时的原位HT-sXRD 等高线图;(e-h)相应的放大图(衍射角:9.60-11.50°)。

综上,大量原位同步辐射衍射数据有力的证明了氧的嵌入(oxygen uptake)才是导致高温合成过程中结构演变的关键因素。氧嵌入在反应中有以下三个作用:1氧化过渡金属离子使其达到目标产物价态,例如TMO + LiOH + ¼ O2  LiTMO2 + ½ H2O2为碱金属离子的嵌入提供配位空间,例如岩盐结构由[TMO6]八面体组成,且阴/阳离子位置几乎被占满,生成嵌锂层状氧化物需要1倍的氧离子嵌入到结构中,为锂离子提供[LiO6]八面体配位;3导致离子迁移和颗粒微观形态的变化,因岩盐相、尖晶石相等中间体和层状相均拥有ccp氧原子阵列,氧离子只能嵌入到表面氧晶格结构中,造成总体上锂离子从表面向结构内部扩散,过渡金属离子向表面迁移,最终达到阳离子均匀分布在晶体结构中,同时伴随着晶粒的生长及孔隙率的降低。当然,过程中的氧空位会促进合成反应的进行,利于离子迁移,但不是主要因素。因为该类高温固相反应是热力学控制,即使没有氧空位,相变仍能发生。

为研究高温锂化反应机理与Na/K层状氧化物的合成机理的相关性,作者采用原位HT-sXRD研究了Mn[Ni0.75Mn1.25]O4 (Fd3m)Na2CO3K2CO3的合成反应(25-800 ℃)。如图5a所示,当温度升到700 ℃时,Na2CO3逐步消失,无锂尖晶石相转变为亚稳态P3Na2/3Ni0.25Mn0.75O2 (R3m)。当反应物被加热到900 ℃时可以得到更稳定的P2相结构(P63/mmc),所以700 ℃不足以激活亚稳态P3相向P2型结构的转变,如图5e所示。图5bTM3O4K2CO3高温反应的原位HT-sXRD图,可以看出当温度升高至800 ℃时,尖晶石前驱体TM3O4才逐步转变为P3K2/3Ni0.25Mn0.75O2 (R3m),伴随着K2CO3分解。当TM3O4K2CO3被加热到950 ℃,得到了P2P3混合相,见图5d,说明纯P2相嵌钾氧化物的形成需要更高的温度。该过程相应的反应路径见图5e

https://ars.els-cdn.com/content/image/1-s2.0-S2667141722000155-gr6_lrg.jpg

5TM3O4与(aNa2CO3或(bK2CO3高温反应的原位HT-sXRD图;(cNNMO-700NNMO-900Rietveld精修结果;(dKNMO-800 KNMO-950Rietveld精修结果;(e)加热过程中钠离子/钾离子嵌入TM3O4的结构演变机制。

在高温锂化反应过程中,锂离子首先进入四面体位点,随锂离子的不断嵌入,其逐渐嵌入至八面体位点,形成O型层状结构。但由于钠/钾离子半径较大(即阴阳离子的半径之比较小),高温反应过程中钠/钾离子没有进入晶格中四面体或者八面体位点,而是直接嵌入至三菱柱位点,形成P型层状结构。

【文章信息】

Probing thermally-induced structural evolution during the synthesis of layered Li-, Na-, or K-containing 3d transition-metal oxides

Weibo Hua*, Xiaoxia Yang, Nicola P.M. Casati, Laijun Liu, Suning Wang*, Volodymyr Baran, Michael Knapp, Helmut Ehrenberg, and Sylvio Indris*

DOI: 10.1016/j.esci.202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