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课题组尧兢博士生工作陆续发表在Applied Energy(影响因子:11.446)和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影响因子:13.599)期刊
发布者: 吴震 | 2022-07-18 | 4446

课题组尧兢博士生关于氢化物水解制氢和燃料电池水分回收的工作陆续发表在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影响因子:13.599)和Applied Energy(影响因子:11.446)期刊。

关于氢化物水解制氢的综述论文Application-oriented hydrolysis reaction system of solid-state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for high energy density target: A review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接收,该综述中,作者依据水解过程中储氢材料和反应物水所处的状态,将水解反应的操作模式分为溶液水解、固态水解和蒸汽水解,总结并比较了不同操作模式下水解反应实施过程及其获得的储氢量(即能量密度)。对操作模式的合理选择能够充分发挥LSHS材料本身具有的储氢量大的优势,有利于推动储氢材料在高能量密度应用场合的实际应用。随后,作者总结并分析了LSHS材料水解反应在高能量密度应用场合无人机上的应用,讨论了该技术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于燃料电池水分回收的研究型论文Design an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low-temperatur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with efficient water recovery and high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Applied Energy接收,该论文为本课题组与英国拉夫堡大学宣进教授、邢磊教授的合作研究成果。论文建立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2D等温多相转换模型,以研究其内部热质传递特性。探究了操作参数对PEMFC电化学性能和水分回收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PEMFC电化学性能和水分回收性能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1 atm工作压力下,PEMFC电流密度为0.7163 A/cm2EWRE达到141%。基于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操作策略以实现电化学性能和水分回收性能之间的平衡。

上述研究工作受到国家重点研发项目(No. 2022YFE0101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52176203 & No. 52050027)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资助项目(No. 202006)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