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新闻

分享到: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暑期夏令营具体安排
发布者: 侯予 | 2018-06-28 | 261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暑期夏令营具体安排
 
入营期间生活温馨提示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恭喜您们进入2018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暑期夏令营!
现将入营期间的相关生活安排情况公布如下:
一、 报到
报到地点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二楼大厅,具体地点在北二楼2楼。特别声明:
1. 请尽量按照规定的时间来报到;
2. 如果确实有困难,无法按时报到的同学,请持本人的身份证直接到招待所办理住宿手续;
3. 紧急情况的联系人:孙宪达 13700280625
 
二、 住宿
夏令营活动期间的住宿安排在西安交通大学招待中心(交大三村门口),具体地点见附件地图标示。
住宿全部为三人间,按照到达的先后顺序办理住宿手续,需要交纳押金在前台,办理退宿后退回押金。请持本人的身份证。
 
三、 餐饮
本次夏令营活动期间的餐饮在校内的康桥苑等食堂就餐。餐卡金额为200元,餐卡用后可以带走,作为纪念!
最后,预祝大家能够在夏令营期间生活愉快!
 
抵达西安
1.乘飞机到西安
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坐机场大巴到互助路建国饭店下车,直接换乘出租车抵达交大兴庆校区北门,价格10元以内。(推荐) 也可以在下机场大巴之后步行至互助路立交乘坐401、402、教育专线抵达兴庆公园站(交大北门)。
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坐机场大巴到火车站下车,直接换乘出租车抵达交大北门,价格20元以内。
也可以在下机场大巴之后乘坐607路在沙坡村站(交大东南门)下车。
2.乘火车到西安
乘坐高铁或者动车到西安: 所到西安火车站为西安北站。无须出站,建议购买地铁票(2号线),到小寨站转乘3号线,到咸宁路站下车后,步行至交大或者乘坐公交车。或者直接做地铁到钟楼站,出地铁后可以乘坐出租车到交大东南门下车亦可。
公交路线:走钟楼地下通道到开元商厦楼下向东行方向乘坐45路或者7路车到沙坡村站下车(交大东南门)。
乘坐其余类型火车到西安: 所到西安火车站为西安站。出站后步行至公交车站,乘坐602、607、351、240到兴庆公园站(交大北门)、沙坡站(交大东南门)、交大电脑城(交大北门)站下车。也可以乘坐出租车到交大北门下车,费用在20元以内。
温馨提示: 公共场合和公共交通过程中请保管好自己的重要财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夏令营日程安排
7月6日 8点30分-15点 报到注册 地点:北二楼2楼大厅
7月7日 上午开幕式、学术报告 地点:中3-1300 下午学术报告、实验室参观 地点:中3-1300
7月8日 上午招生宣讲、校园参观 地点:中3-1300 下午面试 地点:北二楼14楼会议室
7月9日 离开 地点:交大招待所
特别声明:由于时间冲突,不能参加暑期夏令营相关活动的同学,也可以直接参加8日下午的面试,请通过邮件确认参加。同时学院不承担交通及住宿费用。
 
报告人简介:
黄佐华,能动学院汽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入选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能源领域国际权威期刊Fuel首位亚洲籍主编,国际燃烧学会Fellow,中国内燃机学会突出贡献奖,中国内燃机学会杰出成就奖,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称号。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层流火焰动力学、自点火与燃烧化学、多相点熄火、喷雾与液滴燃烧、湍流燃烧实验与数值模拟、发动机燃烧调控理论及方法等。ESI数据库中全球工程领域个人排名前2%(139/8497),爱思唯尔2014, 2015, 2016, 2017年能源领域高被引中国学者。2007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3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近5年申请人主持97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在燃烧领域的研究成果在Proc Combust Inst、Combust Flame,Fuel等燃烧与能源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314篇(近5年153篇),论文总SCI他引6852次,SCI论文篇均引用率22.6。
 
秋穗正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核安全局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客座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核动力工程》、《原子能科学技术》编委会委员,中国反应堆热工流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动力工程学会核电委员会委员。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负责或主要参加的国家攻关、“863”高技术、国防"97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陕西省优秀科技青年奖、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等。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和国内外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EI收录100余篇。
 
侯予,制冷与低温工程系(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所长、现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199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系低温专业,1999年获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受日本学术振兴会中日核心大学项目(CUP)资助在日本NIFS高访,2014、2015年帝国理工学院(伦敦)高级研究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青年科技奖及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并任国际制冷学会A2委员会委员、陕西制冷学会理事等。研究方向为新型制冷技术、低温系统及低温制冷机、低温两相流与低温传热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973、国防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各1项,其他国家级、国防和企业合作项目20余项。曾获得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奖2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延卫,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从事水处理技术、光催化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的研究。目前已主持完成或正在承担的包括973项目子课题、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攻关项目在内的横纵向研究课题40余项,共发表和已接受的各类论文16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0余篇,EI收录6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9项(已获批12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省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研成果1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咸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低温制冷技术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