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烈锦,1963.10出生于江西遂川。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家,我国能源动力多相流及氢能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
主要从事能源动力多相流及氢能科学技术的研究。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和能源科学前沿,持续开展了高温高压高热负荷等危险和复杂结构条件下的多相流的流动安全及传控、能质传输与转化的理论研究,建立了装备内部气液固三种相态不同组合构成的两相或多相流物理及化学过程的规律和理论,并在装备及工艺的创新设计中运用深化,探索了超临界水蒸煤、太阳能光催化多相连续流制氢等能源利用的新途径,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并应用于工程实际,推动了产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一等奖5项。荣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 2017年“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发电多联产技术”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2018年2月首个50MW超临界水蒸煤热电联产示范项目正式启动。
已在NAT COMMUN、NAT ENERGY、CHEM REV、JACS、IJMF、IJHE等多个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核心收录472篇,先后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6篇。论著SCI引用18830余次。应邀在大型国际会议做大会报告/特邀报告/邀请报告等60余次。担任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主席联合主席20余次。出版专著8部/章节,论文集6部,作为Guest editor出版国际杂志专辑7期。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主持起草国家标准4部。入选2014年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4)和2014汤森路透全球最有影响力科学思想(The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Scientific Minds:2014)名录,2015年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5),2018年入选科睿唯安交叉学科(cross-field category)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入选2014英国皇家化学学会Top1%高被引科学家,连续入选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年爱思唯尔能源领域中国高被引科学家,入选2016年爱思唯尔“全球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高被引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