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话
进化论孰是孰非?
它在社会学、经济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又能得到怎样的发挥?
中国人究竟是谁?
从何而来,去往何方?
当我们对“昨天”的追寻
超越了符号记载,超越了化石镌刻
DNA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它扮演着主义的角色?
故事从寒武纪开始
这场“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
充满未解之谜的20亿年
你我都身处这舞台
快到《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课堂上
打开脑洞,让“未知”启迪你吧
您理想中的《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课堂是什么样的?当初开设这样一门课程的初衷是怎么样的呢?
开设这样一门课首先来自于我所意识到的我们教育中的问题,我们的大多数同学在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到大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入到一种充满限制的思维模式,很难发散思维,很难大胆想象。
在科学领域我们强调这样几个方面的思维:批判性思维、逻辑性思维以及想象力。
那么,就我个人所见,我们的学生逻辑性思维或许有余,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却实在不足。
在开课之初,我们的课程团队商讨选题,最终确定了“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这两个方向、两条线索。希望以此从生物科学、生命科学的角度上引导同学们做各种大胆的想象,进行思维的发散,再去寻找历史与科学世界中的蛛丝马迹为此求证,从中得到启迪。
这门课所探讨的话题有几个特点。一是周期长;二是未解之谜特别多;三是有趣的科学故事特别多。
就生命起源与进化的题域而言,时间横跨20亿年之长,我在课上常和大家说“让未知来启迪你”,我们的课题就充满了未知。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舞台,留待同学们去尽情发挥,“随便”想象。
时而在课堂上,我提出某些观点,同学们会觉得很震惊,说“老师你这是逆天的想法”!我说不是我逆天,是你们的思想太受限制。
我们的学生太需要“relax”的思维。
所谓批判性思维,第一步一定是敢于质疑,放下质疑的心理门槛。我在课堂上跟同学们说,你随便质疑!可以质疑任何人!
达尔文著《物种起源》,提出相对论,被全世界的科学家所质疑。比如说,就“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来看,为什么在寒武纪时期以前了无痕迹的生物突然出现了,这明显不符合进化论,如何解释才好?一代一代的理论在不断地推翻和重构,而敢想就是创新的前提。
《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课程内容可以如何来概括呢?
总的来说这门课可以分为这几个板块: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人类文明的产生和人类的未来。
简要而言,生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既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又是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有趣故事。
这话题听起来就十足宏大,《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是一个启发型课堂,我们为大家起一个头,告诉同学们其中包罗万象,未来自由探索。
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我会向大家从正面的、直接的角度来进行讲述和分析,刘晓刚老师则会站在分子生物学的层面上,从侧面来对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证。
这个分子生物学我们怎么理解呢?
我们说“生命不是永恒的,但DNA是永恒的”,分子生物学就是在DNA的层面研究生物,将生命现象乃至社会问题牵引到基因遗传的本质上探究。
比方说,复旦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分子人类学研究所。他们可以把方言问题、诗歌都和基因、生物分子相结合。当然,这看似毫无关系的两者如何搭建联系?需要靠想象力,需要发散思维。
我们在课堂上还会讨论“中国人从哪里来走到哪里?”“为什么我们观察到古人类走出非洲,又一次走出非洲?”
很多用“历史痕迹”所无法解释的,我们必须要从分子的角度去挖掘。分子的保存本质就是信息的保存。
听同学们的反馈,老师您布置的作业往往是一些“怪题”?能与同学们说说吗?
是的,我出的作业题都特别怪,是你在书上也好网上也好,都找不到答案的那种。它们都是我长期以来对这一课题的思考成果。
比方说,猴子的打架和人类有什么关系?
我要在课堂上打破几个概念。我们常说科学是追求真理的学科,我要告诉同学们,科学没有绝对真理。就如同这些怪题,没有所谓标准答案,甚至说不出谁对谁错,重点就在于思考,在于同学们如何进行合理想象,怎么提出质疑,怎么自圆其说。
我认为我们的许多学生缺乏“大科学”的概念,并未建立起对科学的真正兴趣,又谈何对科学的敬畏呢?
因此我还会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推荐一系列的书籍,很多是科普性质的读物。“科普”听起来简单,往往我们就缺乏这个,我们多的是教科书,科研文章,这样一来热情在哪里?真正建立在问题之上的求知欲在哪里?
5. 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第四章 第四章.pdf Pdf
6 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第五章第五章人类的起源.pdf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