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c Information

杨超

副教授/特聘研究员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MED-X研究院 免疫代谢性疾病研究所

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B)类”

硕士/博士生导师

https://cimd.xjtu.edu.cn/info/1041/1111.htm

 

教育背景:

  1. 2014.12-2018.12: 墨尔本大学, 微生物和免疫学Peter Doherty 研究所, 博士
  2. 2011.09-2014.07: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硕士
  3. 2006.09-2011.07: 大连大学医学院, 医学学士

工作经历:

  1. 2023.10-至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Med-X研究院免疫代谢性疾病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副教授
  2. 2022.10.-2023.09: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特聘研究员
  3. 2018.08-2022.08: 康奈尔大学医学院, 特殊外科医院, 博士后

学术兼职:

  1. Infectious Microbes & Diseases 审稿编委

Contact Information

联系电话:19883110435

邮箱:ychmax@xjtufh.edu.cn;

            ychmax@xjtu.edu.cn

站点计数器

News

Research Fields

研究领域:长期主要致力于天然免疫系统调节机体免疫稳态和非稳态作用机制的研究。研究方向为感染免疫、天然免疫、炎症和肿瘤免疫等领域

本免疫研究室致力于天然免疫系统调节机体免疫稳态和非稳态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方向是发现:1)病原体感染、自身免疫病和肿瘤情况下天然免疫响应和稳态维持机制;2)天然免疫非稳态动态演化机制。拟解决天然免疫细胞及信号通路调节如何参与机体免疫应答过程的科学问题,希望我们的研究发现促进对组织修复、炎症、肿瘤和感染相关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的认知,为开发抑制炎症相关疾病的靶向药物研究提供新的策略。

研究内容:

  1. 新细胞类型:发现天然免疫细胞新亚型(数量少、动态变化)
  2. 新细胞互作类型:探索在不同疾病模型中相互作用 (瞬时、间接)
  3. 新的互作分子:发掘新型炎症因子和抗炎分子 (时空特异性)

研究范式:

 

团队长期招聘

1. 博士后

 具有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和生物信息处理等领域相关专业博士学位;身心健康,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勤奋踏实,有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能独立开展和组织科研工作;专业背景为免疫学、表观遗传和细胞生物学等优先;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取得博士学位5年内;以第一作者在最有学术影响力的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在本学科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熟练掌握常规的生物医学研究实验技能;良好的英语技能(听、说、读、写优秀)。支持和协助申请《西安交通大学“青年优秀科研人才支持计划”》

2. 实验技术员

 年龄一般不超过30周岁,具有医学或者生物医学领域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有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生物信息学等专业背景;身心健康,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勤奋踏实,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与服务意识;诚信,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常规的生物医学研究实验技能,如免疫组化,细胞培养,蛋白和核酸提取,分子和蛋白检测,组学分析和数据处理、气质/液质联用技术等;有操作小鼠实验和流式细胞实验经验者优先考虑。

3. 招收全日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统考和推免)

主要方向为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信息相关专业

 

Lab philosophy adapted from Gaffen Lab Philosophy

 

WE BELIEVE in the highest standards of scientific integrity and honesty. We follow where the data lead, even if results prove our hypothesis wrong or take us in unexpected directions.

WE BELIEVE that science benefits from a diverse, inclusive and mutually respectful environment. Prejudice, hatred or misogyny have no place here.

WE BELIEVE that everyone’s ideas are worth hearing.

WE BELIEVE that the Impact Factor of a journal ≠ the quality of a scientific paper.

WE BELIEVE that a career in science can be compatible with a personal life. While hard work is expected, the pursuit of science is a marathon, not a sprint, and it is essential to take time to rest, relax and practice self-care.   

WE BELIEVE in celebrating victories and life events, including graduations, grants, weddings, paper publications.

 

研究工作感悟:

1.数据driving的情况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数据解读不能夸大,也不可妄自菲薄;
2.合作大于单打独斗;
3.计划赶不上变化,做学问要提前计划,但也要学会灵活变通;
4.人们都喜欢施善乐助的人,助人,人人也会助你
5.心中有佛,其心必善,用心钻研,必有成果
6.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做一些能够让你保有热情的,积极的态度的事情就会赋予你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