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超
特聘研究员(青拔B)
博士生导师
发表SCI论文60余篇,他引3000余次。
梁超
特聘研究员(青拔B)
博士生导师
发表SCI论文60余篇,他引3000余次。
办公地点:兴庆仲英楼B857&创新港四号巨构6-124/6-133
电子邮箱:chaoliang@xjtu.edu.cn
联系电话:18737199173(同微信)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
谷歌学术: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hl=zh-CN&user=1i_1kNYAAAAJ&view_op=list_works
在国家“双碳”战略实施过程中,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由于兼具无机和有机材料在光学特性、电学特性、机械可塑、溶液加工、低温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被视为非常重要的新能源材料。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典型的三维(3D)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已经突破了26%,达到了可商业化水平。然而,由于3D体系的形成能通常较低,其不稳定性成为制约实际应用的“瓶颈”。
近年来,课题组针对这一关键问题,通过维度调控手段结合载流子动力学研究,在不降低器件性能的前提下,不断提升钙钛矿稳定性。从钙钛矿晶体结构设计出发,配合精准的结晶控制方法,实现了3D、2D-3D、2D体系的可控制备。具体成果如下:(1)设计并实现了分子掺杂和修饰的3D钙钛矿结构,结合超快载流子动力学研究揭示了器件稳定性和效率的提升机制[代表性成果:Nano Energy 2019, 59, 721; J. Mater. Chem. A 2020, 8, 5874; J. Mater. Chem. A 2021, 9, 2919; Energy Environ. Mater. 2021, 4, 500];(2)设计并构建了新型的2D混杂钙钛矿体系,在提升稳定性的同时实现了超快的激子传输[代表性成果:Energy Environ. Mater. 2018, 1, 221; Nano Energy 2019, 65, 104050; Adv. Mater. 2019, 31, 1901966; ACS Nano 2020, 14, 11420];(3)调控钙钛矿前驱体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实现了纯相2D、纯相2D-3D薄膜的精准制备,不仅大幅提升稳定性,而且为超快光谱学研究提供了实物模型[代表性成果:Adv. Mater. 2018, 30, 1805323; Nat. Energy 2021, 6, 38; Adv. Funct. Mater. 2022, 32, 2108926]。
共发表SCI论文60余篇,包括一作或通讯的Nat. Energy (1篇)、Nat. Rev. Mater.(1篇)、Adv. Mater. (3篇)、ACS Nano (1篇)、Adv. Funct. Mater. (2篇)、Nano Energy (3篇)、J. Mater. Chem. A (3篇)、Carbon Energy (1篇)、Energy Environ. Mater. (5篇)、Adv. Opt. Mater. (3篇)等30余篇,他引3000余次。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三项,担任《Materials Research Letters》、《Carbon Energy》和《eScience》三个SCI期刊青年编委。基于以上创新性成果和贡献,获得了2022年澳门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