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团队
|
杨贵东 教授、博导 化工学院院长 国家级青年人才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工业催化所所长 陕西省科协评审专家 西安交通大学-牛津大学催化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
|
|
林波 特聘研究员 博导 陕西省高层次青年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
2019年3月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2019.3 -2021.9先后担任电子科技大学副研究员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2021.9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拔人才支持计划”,担任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型纳米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光/电催化反应工程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在Nature, Angew. Chem., Adv. Mater.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共8篇,H因子20。荣获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陕西省优博、中国化工学会 “化工与材料京博博士论文”提名奖等荣誉奖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秦创原引用高层次人才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7项;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口头报告5次;担任Petroleum Science、 APM等7个期刊的青年编委。
|
|
欧鸿辉 特聘研究员 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 2019年12月于福州大学王心晨教授课题组获得博士学位,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23年2月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拔人才支持计划”,担任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单原子活性位点光催化剂以及新型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迄今为止,以第一作者已在J. Am. Chem. Soc. (1篇)、Angew. Chem. Int. Ed. (3篇)、Adv. Mater.(1篇)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
|
严孝清 助理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青秀人才 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托举人才 主持承担国家重大研发子课题项目1项(1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30万元)、中国博士后站前特助项目1项(18万元),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10万元)。研究方向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 等国际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14篇,申请发明专利19件,授权专利6件。此外,在团队负责人杨贵东教授的指导下,以天然有机物/半焦为原料,开发出有机发酵耦合高温活化工艺,完成高介孔、高比表面积、强疏水吸附材料的小试—中试—工业化生产等工作。该产品成功应用在油气回收、含硫VOCs处理等领域。2017年-2018年该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685余万元,新增利润212余万元,该研究成果也被中国石化集团列入免招标采购目录。 |
|
李贺 助理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青秀人才
主要从事纳米限域结构光电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近年来,在强化光电催化反应中载流子分离、反应分子扩散吸附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相关成果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ACS Catalysis、Nano Energy等期刊上,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六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正封面文章1篇;累计影响因子139.42。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项,其中3项已授权。此外,申请人荣获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标兵称号及国家奖学金。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0余次,其中口头报告4次。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纵向课题、横向课题4项。
|
|
李阳 助理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青秀人才
2022年获得德国莱布尼茨固体材料研究所与开姆尼茨工业大学优秀博士(Magna cum Laude)学位。师从德国工程院院士Oliver. G. Schmidt教授,在可集成化能源存储器件领域做出重要贡献,首次研发出全世界最小三维微型电池。2023年3月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等离子体耦合电催化固氮催化剂合成、反应器设计以及膜电极表面微观动力学研究。目前在能源转化和存储领域发表SCI论文3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2篇,论文总引用次数近2000次,H-index 21,最高单篇引用为259次,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