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林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址: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校区敏行楼3194
邮箱:jianlin@xjtu.edu.cn
2021 − 至今 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
2016 − 2021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14 − 2016 阿贡国家实验室 博士后
2010 − 2014 美国圣母大学 博士
2006 − 2009 中国农业大学 硕士
2002 − 2006 中国农业大学 学士
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A类(2021年)、上海市浦江人才(2017年)获得者。2014年8月于美国圣母大学能源前沿研究中心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放射化学家Thomas E. Albrecht-Schönzart,主要从事锕系尤其是超铀元素的配位化学的研究。2014-2016年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锕系元素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中心主任Lynda Soderholm,开展锕系元素多核团簇的形成机理的研究。2016年10月入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21年10月受聘于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目前承担辐照探测、放射性核素检测吸附的研究。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dv. Sci.、Cell Rep. Phys. Sci、Chem. Sci.、Small等期刊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的论文5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面上等项目。2023年入选 Inorg. Chem. Front.期刊新锐科学家(Emerging Investigator)。
课题组诚邀有放射化学、核科学技术与应用、无机化学、环境化学背景的硕士生、博士生、联培生、本科毕设生、博士后加入。
(一)辐射剂量可视化探测:基于红绿蓝(RGB)三原色的新检测理念,将射线阻滞金属团簇节点和辐照变色基元通过自组装形成金属有机杂化晶体材料,用于核辐射剂量可视化定量检测。
(二)放射性核素吸附:针对不同放射性核素在复杂环境体系的不同形态,设计一系列和特定核素电荷、离子大小、或配位模式相匹配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用于核素快速、高效、选择性的分离,实现环境放射性污染治理。
(三)放射性核素检测:针对不同放射性核素,设计一系列和特定核素离子大小、配位模式相匹配的荧光探针,用于核素的高灵敏度、特异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