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 靳 国瑞
地址: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创新港#18-4065室
电话:1 八零 6 陆 5 2 叁 2 叁 5
邮箱(Email): jinguorui@xjtu.edu.cn





靳国瑞,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造影技术分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西安青年科技人才奖获得者, 西安交通大学“十大学术新人”。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医用光功能材料、器件开发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生物医用一氧化氮控释光学功能器件)。
于2009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2014年2月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获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同年受聘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材料研究与工程所,任博士后。2015年9月,全职回到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疾病高发,传统医疗模式已无法满足全社会的健康需求。大健康发展可以帮助构建更完善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体系,以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寿命。其中,光功能材料在生物成像、疾病诊断、精准治疗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如利用吲哚菁绿有机荧光分子在临床上实现荧光手术导航精准切除肿瘤、实现细胞的超分辨成像、通过光热或光动力效应精准杀伤肿瘤细胞、以及实现体内生物分子的实时监测和动态调控。这些材料的创新为大健康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有助于疾病的早期筛查、微创治疗及个性化医疗的发展,推动人类健康管理水平的提升。理解光功能材料在激发态下的能量与电子转移机制,并精准调控能量耗散路径,是该领域的核心挑战之一。
本人围绕光功能材料领域的核心挑战,遵循“理解激发态能量、电子转移机制-精准调控能量耗散路径-生物医学应用”的学术思路,立足于有机光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激发态机制研究及调控,结合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等,系统开展了生物医用光功能材料研究,包括:(1)提出增强有机近红外分子吸收新策略,增强近红外二区荧光量子产率及光热转换效率;(2)基于受体工程构建新型有机近红外II区聚集诱导发光分子,成功实现成像引导的光热抗肿瘤肺转移的新技术;(3)拓展了高效发光纳米材料在细胞在体示踪和命运调控中的新应用(图 1)。
重要学术成果体现在:候选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基金项目2项,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项等项目7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 Chem. Soc. Rev.、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CS Nano、Biomaterials和Theranostics等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SCI论文54篇,其中IF大于10的论文13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获得了西安市青年科技人才奖,西安交通大学“十大学术新人”,并荣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七);目前担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造影技术分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Drug Discovery Today(Elsevier,Q1,IF= 6.5)期刊客座编辑等。
教育经历
2009/09-2014/02,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博士
2005/09-2009/07,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士
工作经历
2020/12-2021/12,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 (合作导师:唐本忠院士)
2015/09-至今,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