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chao Ji

 纪元超 教授

国家级青年人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

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A类)

联系方式

E-mail:jyc.xjtu@xjtu.edu.cn

 

 

招收材料、物理、电气、电子、化学等领域的硕士生和博士生,鼓励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课题组在国家基金委、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力支持下,经费充足,学生助研津贴具有竞争力。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3年-2007年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学士(导师: 任晓兵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学士(导师: 周义仓教授)

2007年-2015年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博士(导师: 任晓兵教授)

2009年-2013年  日本国家材料研究院 联合培养博士生(合作导师:  Kazuihiro Otsuka教授)

2015年-2023年  西安交通大学 副教授

2024年-至今       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

研究团队

Multi-disciplinary Materials Research Center (MMRC), FIST

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

 

有一大类具有感知行动能力的神奇材料,它们能够感知温度、力、电、磁、光等外界环境并产生驱动效应(位移等)。这些聪明的材料被称为智能材料。智能材料在从日常生活的手机电脑(触摸屏和声电换能器)、汽车(测距雷达)、到高科技领域的隐形飞机、无人机以及卫星及宇宙飞船等都有着重要应用,是21世纪高科技的核心材料。然而,现有智能材料的性能瓶颈日益凸显,难以满足日益苛刻的性能要求,因此迫切需要能够突破瓶颈的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材料。这是当代材料科学的重大挑战,也是其前沿领域之一。

 

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3月。它致力于学科交叉融合的、以智能材料为重点的材料科学研究,旨在通过学科交叉产生重大突破,同时培养国际水准的科学研究人才。成立近20年来,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通过跨学科研究模式,在形状记忆材料、压电材料、磁致伸缩材料等多个领域中都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同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和青年学者。 

 

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由国际知名科学家领导,其重要特点是其鼓励独立创新和国际化,理念是英雄出自少年。中心摒弃传统死读书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及早进入科研;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从本科低年级开始就可以承担独立的研究课题。英语是所有科研活动(包括学术报告,讨论会,学位论文,发表论文等)的语言,所有的博士研究生都有机会前往国外科研机构进行2-3年的合作研究。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科研和国际交往等方面都受到良好训练,为其成长为具有国际能见度的青年科学家打好基础。  

 

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的研究领域包含(但不限于) 形状记忆材料、压电材料、磁致伸缩材料等各种智能材料及其物理、化学、力学等方面,致力于能够带来超高性能或全新性能的普遍性新原理的发现以及由此设计和开发高性能新型智能材料。

 

研究团队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中对高性能铁性智能材料的重大需求,建立铁性智能材料的共同物理基础理论和模型,提出能够有效指导材料高性能化并发现新体系的新物理机制,应变玻璃材料已成功应用于我国航天重大工程嫦娥5,满足了国家的重大需求(下图)。

 

 

 

 

团队在包括NatureScienceNature Material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其中单篇引用率最高超过4000次,为形状记忆合金领域世界排名第一;在国际上提出的应变玻璃铁性玻璃新概念成为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专题,在国际物理期刊Physica Status Solidi上出版专辑、撰写Springer专著等。团队部分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见下图)。

 

 

 

团队主持承担973项目(结题获优秀评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创新团队(结题获优秀评价并获滚对支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等30余项。团队有着非常良好的培养人才机制和传统,已培养国家级领军人才2人、国家级四青人才8

荣誉称号

1.  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

2. 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IF=6.371)最佳审稿人

4. 国际马氏体会议Winners of Most Viewed Presentations

5.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银奖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