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新闻

分享到:
我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能源有序转化”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发布者: 郭烈锦 | 2019-02-17 | 13897

       2月15日,由我实验室主任郭烈锦院士负责主持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能源有序转化”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在西安交大启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心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常务副主任黎明、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综合处处长苗鸿雁、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三处处长纪军,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兰新哲、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副处长苗长贵、西安市科技局副局长楼文晓,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清华大学岳光溪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魏炳波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德利教授、空军工程大学李应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林宗虎教授与何雅玲教授等多名两院院士以及西北大学刘池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徐明厚教授等出席会议。西安交大副校长王铁军主持会议。

 

 

       谢心澄在致辞中强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高度重视“能源有序转化”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通过基础科学研究,可以创建能源有序转化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实现能源科学的跨越式发展并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他谈到,自己曾代表基金委多次实地考察过项目情况,并对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希望郭烈锦院士团队能够再接再厉,早日在该项目上取得突破。

 

 

       兰新哲指出,能源化工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立省之本,而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相关产学研合作方面正起到引领支撑作用。他相信,通过此次项目启动会的召开,汇集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专家和青年学者的集体智慧,未来定会取得丰硕成果。他进一步表示,陕西省科技厅将会全力以赴地在项目、平台、人才团队,以及相关基础创新方面给予实验室大力支持,以期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实验室、陕西省乃至我国在全球能源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王树国指出,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在积极寻求应对策略,推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建设,打造互为主体、合作共赢的新样板。他希望,与会人员一定要站位高远,积极用“三个面向”引领事业发展,以改革创新驱动国际一流。他表示,学校正集中力量打造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也将在这个大平台上继续不遗余力支持实验室和能源学科发展,共同开辟能源革命新未来。

 

 

       郭烈锦对项目及实施方案进行了报告。他介绍道,该项目拟围绕能源有序转化的理论与方法这一核心科学问题,解决能量释放端与接收端的能势全面合理匹配原则、多相能量流/物质流在时空上高度匹配互补与多子耦合、物质转化与能量转换有机关联机制及热力循环与碳氢循环的构建原则等关键科学问题。他表示,项目拟通过5-10年努力,创建化石能源与太阳能协同转化、清洁低碳高效三位一体的能源有序转化的新理论,提出化石能源与太阳能协同转化和CO2源头控制的变革性原创方法。

 

 

       会议报告环节,我实验室关祥久博士、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所郝勇研究员和南京理工大学李强教授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团队有能力在基金委以及合作单位的支持下,早日建成国际领先的能源有序转化科学研究中心,为国家能源科学的跨越发展和能源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做出重大贡献。

       项目依托及参加单位表示,将全方位支持中心建设,提供完备的科研支撑条件,切实保障中心所需要的研究工作条件。加强项目组织实施与跟踪管理,对前来从事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国内外优秀科学家提供薪酬待遇及科研条件保障。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是国家基金委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进一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集中和整合国内优势科研资源,瞄准国际科学前沿,超前部署,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制的优势和特色,依靠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吸引和凝聚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着力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相对长期稳定地支持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和探索,致力科学前沿突破,产出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抢占国际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高地。

       “能源有序转化”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依托单位为西安交通大学,参加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是国家基金委资助的第一个工程领域项目,在西安设主中心,北京、南京设分中心。项目骨干成员包括郭烈锦院士、金红光院士、宣益民院士、何雅玲院士、黄佐华教授、严俊杰教授、白博峰教授、屈治国教授、李强教授、郝勇研究员等人。项目紧扣国家能源重大需求,瞄准国际能源科学前沿,吸引和凝聚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与优势科研资源,致力于建立能源有序转化的原创理论,引领国际能源科学发展方向,推动能源科学跨越式发展,为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长期重大瓶颈问题,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变革性技术,促进能源技术与产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