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写作要点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学位论文王鹏团队写作要点

王鹏

Updated 20230111

这是我关于法学学位论文写作要点的一点个人思考,适合我校法学学位论文写作,属于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基本心态

  1. 论文模板:研读学校论文模板,严格遵照执行;未尽之处,遵循学界学术规范。
  2. 学位论文写作,比你预料的要枯燥,比你预料的要难,比你预料的要长。
  3. 研究心态(Mindset)是要(努力)真心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文字垃圾。
  4. 写作态度要端正,Deadline管理要靠前,与导师沟通要主动及时。
  5. 数量先于质量,有数量才有质量。先解决有没有,再解决好不好。
  6. 努力养成专业的工作习惯。关注实质,也关注形式;形式亦是实质。
  7. 在写作的过程中,同学们的角色是研究者,而不是学生。同学们可以犯错,但不能犯低级错误,尤其是不能在导师指出错误之后重复犯低级错误。
  8. 同学是自己论文写作的第一责任人,尊重同学们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权利。

评价标准

  1. 论文评价要点:选题、结构、概念、观点、分析深度、分析观点
  2. 创新性是核心: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数据、新发现、新观点。
  3. 好论文,既是写意画,有大局(问题、概念、逻辑、理论、修辞/文笔),也是工笔画,有细节(标题、摘要、引言、主体、结论),最好有亮点PLUS(好故事:人物与困境;大纵深:史诗感;有洞见:摘要、前言、结论与展望)。

选题原则

  1. 理论深处,时代前沿。抬头看天,勇于挑战难题,具有较高的学术品味。
  2. 小切口,大纵深。
  3. 小题大做为宜,不可大题小做。最好有较多的实践素材。
  4. 可普遍关切,亦可中国特色
  5. 感兴趣。

研究类型

  1. 新现象、纠纷、实践,要进行理论抽象conceptualization,放在已有的知识谱系中,特别是理论谱系和制度谱系中。
  2. 概念研究:研究一个新概念,新提法,新实践。教义性、注释性、阐释性研究。
  3. 理论研究:研究新理论,旧酒换新瓶与旧瓶装新酒。
  4. 规则研究:立法论、解释论两种模式,一般以规则-问题-问题的解决为线索,重点是法律构成要件的分析。解释论的研究视角,切入点应当是某种制度性缺陷或制度性接入,落脚点是一种妥当的司法解释模式。
  5. 制度研究

制度完善型。聚焦制度功能,现状-评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比较研究、域外经验、相关性分析、实证分析、案例分析)-完善建议。

制度建构型。聚焦新实践,新实践挑战已有法律框架,往往是一对多的关系,一个实践可能同时涉及多个法律、涉及多个制度。

制度研究的难点在核心功能和实践逻辑(制度设计与实践样态的双向互动与塑造),尤其是制度语境和配套制度。

主标题

  1. 必备要素:研究对象+研究观点。
  2. 任填要素:研究背景;研究视角;研究方法。
  3. 研究观点的呈现:核心发现提炼成关键词,放在标题里。
  4. 研究背景要比研究对象要大,以大见小。
  5. 研究视角与研究背景类似,但多是一个成熟的理论或常见的制度问题。
  6. 能用主标题完整表述的,就不用副标题;谨慎使用副标题。
  7. 标题应尽可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但不应过多形象化、比喻式、间接式表达。关键信息要“直给”,不要藏着掖着让读者猜测或疑惑。

小标题

  1. 慎用AB型标题。如果AB能分开的话,为什么不分开成两章/节?如果可以合一起,能不能找一个更好的关键词来涵盖?
  2. 上一级标题应能够完整涵盖下一级标题。
  3. 同一级标题的逻辑关系应当自洽,常见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等。
  4. 标题信息应完整。不完整标题示例:“对策建议”。完整标题示例:“健全***机制的对策建议”。
  5. 各级标题应尽可能工整、对仗。
  6. 标题要表达和呈现核心观点。
  7. 标题约小越好、越具体越好、呈现的信息量越多越好。
  8. 标题核心词的提炼要下功夫。什么是核心词?界定这个概念的核心点是啥?界定性(defining feature)的要素。然后它与临近概念的关系,是它的外延的问题。

摘要

  1. 结构:背景-问题-破题/研究思路-各章主要观点。
  2. 建议:第一段,介绍背景,引出问题;第二段,破题(即详细解释论文标题和术语),介绍研究思路(即你是怎么展开你的研究的);第三段,结合篇章结构安排,介绍主要发现和观点(如,第二章研究问题,得出发现;第三章研究问题,得出发现)。
  3. 摘要应文字准确,信息量饱满,充分呈现研究观点。
  4. 摘要不要写成引言加研究思路,缺乏核心观点的提炼和表达。

结论

  1. 总结的是文章的核心观点。
  2. 各章核心观点提炼成一段,汇总,再文字微调。
  3. 偏介绍性内容,不宜放在结论部分。

展望

  1. 研究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空间。回应“假象中的”评阅人可能批评的局限、问题和不足,并说明这些局限、问题和不足不影响论文分析的妥当性和学术价值。
  2. 展望要向评语人展示作者意识到自己研究的边界。分析到这个问题,我为什么分析道这个概念就停止了,为什么分析到这里就充分了,为什么没用更多的数据或案例?在哪些问题上采用了假设或推定,要专门指出来。
  3. 常见内容:理论假设,研究数据,分析边界,未尽之处,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检验等。

章节

  1. 章节安排应符合论文的研究思路,因研究问题而异。没有定式,但不应写成教科书体例。
  2. 每章开篇应有引言,引出研究问题、思路/方法、主要发现/观点,为读者提供一个roadmap。不可开篇就是二级标题。
  3. 每章篇幅应大致均衡。
  4. 论文第二章应进一步“破题”,奠定下文各章的基础。直接的理论基础或制度语境或分析模型,应放在第二章。间接/遥远的研究背景和基础,应放在第一章绪论中。第二章谨慎使用“概述”“基础”等表述,应结合内容,提炼核心关键词。

段落

  1. 段落不宜过长,长短要适中。
  2. 中心句-分论点-论据的段落写作模式。每段都有中心句。
  3. 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应有提示词。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相比之下;作为比较;进一步研究;另一个视角。

表达

  1. 准确优先。可适度文学化、艺术化表达,但不宜过多。不要用大而化之的表达或陈述。
  2. 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3. 主谓宾等句子成分完整。
  4. 警惕并少用欧式表达。欧式表达示例:对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描述/探讨。应改为:研究了问题。
  5. 多用图、表,一图胜千言。图表应当信息自足,符合格式要求,直观,有冲击力,达成震撼效果。
  6. 注意文字节奏。写完之后,大声朗读。朗读节奏不符合正常呼吸气息之处,一般需要调整,多应调整为短句。
  7. 写作时应有读者意识,最好能够营造一种“与读者面对面对话”的文字感。
  8. 英文摘要翻译,不要过分相信机器翻译,或百度谷歌翻译。要人工好好修改。
  9. 错别字是致命错误。(特别是“的”“地”“得”的用法)

引用

  1. 尽可能详尽,尽可能准确。但凡是别人的观点,都要标注出处。
  2. 注与释分开:直接引用文献的,放在文后参考文献,并在正文中用[]标注参考文献序号并附具体引用页码;需要对正文观点进行进一步展开,但有不适合放在正文中的内容,放在正文页下注。
  3. 参考文献(即“注”)引用格式遵照论文模板。
  4. 脚注(即“释”)引用格式参照通行的学术引用规范。中文文献参考《法学研究》引注体例;外文文献参照OSCOLA引注体例。
  5. 在正文中出现外文作者名称或专有术语的,在正文首次出现时,应使用“中文全称(英文全称)”,后续再次出现时中文全称。如果需要使用缩略语,缩略语首次出现时遵照前述要求,并应在正文前附缩略语表。

标点

  1. 中文用全角标点,英文用半角标点。
  2. 句号、分号、顿号、逗号,都可以表示层次,可以灵活配合使用。
  3. 中文采用宋体字体,英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4. 引用序号一般在标点后。
  5. 阿拉伯数字后跟英文实点,中文大写数字后跟顿号。引号,如果跟的是冒号,后引号在句号前;如果没有冒号,后引号在句号后。

论证

  1. 言之有据。Heavy footnote
  2. 层次递进。
  3. 多分析一手素材(条约、法律条文、判决等原文,ICJ Statute Art.38),多用文义解释法(参考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的各项解释方法);其次,分析学者观点。
  4. 归纳、类比的使用要谨慎,要周延。
  5. 批判性写作:既要写到支持自己观点的分析和论据,也要回应可能的不支持自己观点的分析和论据,并分析自己的观点为何更优。
  6. 注意行文的逻辑。不能偷换主语,不要偷换概念。
  7. 前后呼应。成因分析与对策分析要关联、承接。
  8. 比较分析要谨慎:注意研究对象的可比较性,应注意使用最大相似法(求异法)或最大差异法(求同法);比较研究可以结合过程追踪法使用,双重检验增强因果关系论断的真实性,谨防出现“偶然的相似性”“美丽的误会”。
  9. 多采用结构-功能比较,少采用形式比较;留心“名实之分”,可能同一个制度在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名称。
  10. 比较概念的逻辑层次和外延要对等,否则会产生,白马非马、小狗与植物等不对等比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