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峰动态

分享到:
“先进轴承前沿技术专题研讨会”通知
发布者: 曾群锋 | 2022-07-31 | 5055

现代高端装备高速、重载、高功率密度发展趋势促使轴承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研讨轴承的前沿设计、分析、制造、运维技术,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拟主办“先进轴承前沿技术专题研讨会”,特邀贵单位派员参加。会议旨在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全方位的交流平台,探讨当今轴承关键技术难题与多学科融合的发展举措,共谋轴承技术的未来方向。本次会议讨论主题涉及:

1、轴承建模与分析

2、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仿真

3、轴承系统设计与控制

4、轴承运行监测与维护

5、轴承的工业应用

6、轴承其他相关技术

 

一、会议地点: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兴庆南路1号南洋大酒店   E 座二层 8C 会议室

二、会议时间:2022年7月31

三、会议日程:上午报道,下午开幕式及大会邀请报告;参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朱  均

     朱均教授,男,1932年8月生于江苏靖江。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57年毕业于交通大学(上海),留校任教并随校西迁,历任西安交通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室主任、机械学系主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校教学、学术和学位委员会委员、党支部书记、党总支副书记等。曾任润滑理论及轴承研究所所长。曾兼任全国高校机械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校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指导组组长、国家教委科技委第三届结构与工程学部委员、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等。曾兼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分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和摩擦学分会委员、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和摩擦学分会主任、《机械工程学报》和《摩擦学学报》编委、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副董事长等。

      留校一直从事机械设计、流体润滑理论及轴承技术和转子动力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为本科、硕士、博士生讲授五门课、编著和参编、参译书七本,指导硕士生37名、指导博士生54名,参编的“高等转子动力学—理论、技术与应用”专著获2001年全国优秀图书二等奖。教学成果获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被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委员会评为优秀博士生指导老师。科研主要方向:摩擦学系统工程,现代润滑理论及新型轴承技术,大型旋转机械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设计。先后负责了40多项国家、部委和横向课题,研究成果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7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四等,198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199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两次,1990年,1996年;二等,1987年;三等,1993年)、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1992年)、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198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2000年)、陕西省科技大会奖(1979年)、陕西省科技成果奖(一等,1977年),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199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2003年)等10多项,以及市、省教委、校级和个人奖多项。申报并获授权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在国内外发表了300多篇学术论文。曾先后赴英、苏联、奥地利、匈牙利、韩国等国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访问。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口 述 历 史
 
 
 
 
      朱均教授儒雅、谦和,是敦厚的长者,是著名的学者。自他于1956年从交通大学(上海)随校迁到了西安,1957年毕业留校任教起,就注定了这位江苏靖江才子把根扎到了西北黄土高原,并在这里开花结果,桃李芬芳。
      2019年的初秋,我们如约来到朱均先生家里。他还是那样精神矍铄,我们向他说明了来意,先生记忆的闸门如决堤之水喷涌而出。
      往事并不如烟,依然历历在目。朱均先生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度过的,目睹了民族的重重危难,他矢志报国。1949年7月从江苏省立南箐中学(江阴)毕业后积极投入到火热的新中国的建设中,并逐渐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江阴当了两年的小学老师。1951年4月参加江苏苏南水利局水文训练班,三个月的培训结束后,考试结业进入水文站工作。期间因表现突出,于1953年6月进入南京华东水文训练干部乙班学习,原定调出学习后直接保送华东水利学院学习,然而入学不久即接到通知自1953年开始调干参加高考并不限于水利系统的高校,允许报考其他院校,因此报考了梦寐以求的交通大学;1953年9月进入交通大学运起系起重机专业学习,因学习成绩优秀,待人诚恳,工作充满着激情,被选为班长以及团支委。
      先生留校主要从事机械原理与设计的教学工作,发现轴承是重要的基础件。到了1958年,新中国建设热火朝天,对电力的需求剧增,电厂建设如雨后春笋。电厂建设无论是火电还是水电,因巨大的承载能力要求,广泛使用的是滑动轴承。由于当时企业对滑动轴承技术知之不多,许多电厂发生了烧瓦事故。先生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教师(张直明先生、谢友柏先生、丘大谋先生等)一起成立了轴承研究小组,在坚持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科研工作甚至十年浩劫、经常被批斗的情况下也没有放弃。在这期间先生曾亲自背着几十公斤重的零件辗转到上百公里外的工厂去加工。研究小组能做到轴承分析计算、设计、试验验证,解决电厂的轴承烧瓦问题。1960年获得的第一个关于滑动轴承的项目来自诸暨水泵厂,大约几千元,与当时的工资收入相比已是一个不小的项目。由于研究小组能够解决具体问题,行之有效,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很多企业觉得很神奇。全国各地的电厂如哈尔滨三大动力、东方电气以及江苏、河南、陕西等的电厂都找到西安交通大学来解决问题。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先生们把课调到晚上,上完课,星夜赶到电厂,立即投入工作,为国家减少了经济损失。
      在朱均先生和其他几位西迁先生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滑动轴承研究从无到有发展到了今天的研究所和开放实验室,并成为我国机械学专业最大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之一,并且在早期没有得到国家投资的情况下,利用科研项目的积累建成了令世人瞩目的滑动轴承实验室。该实验室在国内最早精确测得滑动轴承的8个刚度阻尼系数,并因此接待了来自全世界的著名摩擦学家包括摩擦学的学科创始人HP Jost 博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郑绪云教授等。
      令先生欣慰的是,这一辈子,做了各种各样的滑动轴承,解决了轴承润滑问题。他亲自参与了葛洲坝电厂、内蒙古电厂、秦岭电厂等的故障处理,至今记忆犹新。1988年2月12日,秦岭发电厂200MW5号汽轮发电机组,在进行提升转速试验时,发生了轴系断裂的特大事故。轴体断为13段,飞出厂房100米之外,主机基本毁坏,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作为轴承方面的专家,他认为这次事故是由油膜失稳引起的突发性、综合性强烈振动造成的轴系严重破坏。后续的故障复盘分析也证实了先生的论断。一提到这些案例,先生非常开心和满足。
      在我们就要结束对先生的访问时,先生寄语青年摩擦学工作者,一定要脚踏实地、理论联系实际,要能够解决问题。要对机理早作研究,才能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防患于未然。希望青年人要勤于动手,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董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