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土木工程专业涉及工程领域广泛,混凝土结构的类型很多,但其基本受力构件的受力特点具有共性。本课程精选内容,加强基础理论介绍,突出受力性能分析,而不仅仅拘泥于规范的具体规定。课程内容和体系注重学生从数学、力学基础课程学习过渡到专业课程学习的认知规律,以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机理为基础,从材料性能、截面受力特征到构件破坏机理、承载力及变形的计算方法,形成完整体系。

        课程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基本性能,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力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力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变形和耐久性分析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等。为了便于下一步混凝土结构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本课程还对混凝土的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

课件

       课件均为pdf格式,点击进入即可在线阅读学习,也可以保存副本进行下载。

       混凝土课程01.pdf         混凝土课程02.pdf        混凝土课程03.pdf          混凝土课程04.pdf

       混凝土课程05.pdf         混凝土课程06.pdf        混凝土课程07.pdf          混凝土课程08.pdf

       混凝土课程09.pdf         混凝土课程10.pdf

学习资源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国内外有很多相关的专业网站。为了方便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课程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现罗列部分学习资源的链接,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1.中国混凝土网http://www.concrete365.com/

      2.美国混凝土协会https://www.concrete.org/

      3.美国土木工程协会http://www.asce.org/

      4.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https://www.astm.org/

      5.日本混凝土协会http://www.jci-net.or.jp/index-e.shtml

      6.日本土木工程协会http://www.jsce-int.org/

      7.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http://www.concrete365.com/

      8.砼网http://www.cnrgs.com/cnrgs/

      9.砼商网http://www.ccmn.net/

      10.混凝土第一视频网http://www.hntc30.com/

学习资料推荐

        想要学好这门课程,学生除了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这本书的内容,还应该适当阅读学习相关的书籍,进行拓展。现推荐一些混凝土方面的书籍以及实际工程设计中应用的标准规范,希望同学们能够有所涉猎,加强学习。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6].张誉.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7].江见鲸. 混凝土结构工程学[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8].沈蒲生.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4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9].赵国藩. 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学[M]. 北京: 机械工程出版社, 2008.

[10].宋玉普. 多种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2.

[11].蒋大骅. 钢筋混凝土力学(讲义)[M]. 上海: 同济大学, 1986.

[12].程文, 王铁成, 颜德. 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13].梁兴文, 王社良, 李晓文.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2版[M]. 科学出版社, 2007.

[14].赵顺波.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2版[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3.

[15].ACI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ACI 318-08)[S]. Detroit: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 2008.

[16].Alameri R.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M].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1975. 

[17].范家骥. 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册[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18].Zilch K, Zehetmaier G. Bemessung im konstruktiven Betonbau[M].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0.

[19].Mehta P K, Paulo J.M, Monteiro. Concrete, Micro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Materials[M]. McGraw--Hill, 2006.

[20].王振东.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上册)[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1].程文瀼, 王铁成, 颜德姮. 混凝土结构(上册)(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5版)[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22].过镇海, 时旭东.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3].蓝宗建, 朱万福, 梁书亭,等.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第二版)[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7.

[24].徐有邻, 周氐.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5].沈蒲生, 罗国强. 混凝土结构疑难释义(第三版)[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6].丁大钧. 现代混凝土结构学[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27].丁大钧,  蒋永生,蓝宗建. 钢筋混凝土构件抗裂度裂缝和刚度[M]. 南京: 南京工学院出版社, 1986.

[28].顾祥林.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5.

[2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