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c Information

 

姓名:罗钰

学位:工学博士

职称: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作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工程学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 

 

基本信息:

罗钰,西安人,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访问学者。卢秉恒院士3D打印制造团队成员,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西安交大3D打印工程硕士班导师。

Educational Experience

2020-至今 西安交通大学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16-2020 西安交通大学 讲师

2019-2020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 访问学者

2014-2015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 联合培养

2009-2016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博士

2005-2009 西安交通大学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学士

2002-2005 陕西长安一中

1999-2002 西安宇航中学

Contact Information

电话:18092757383(微信同号)

邮箱:yuluo825@mail.xjtu.edu.cn

通讯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99号交大科技园西五楼北楼A303室(交大曲江校区)

创新港2号巨构3138室(交大创新港校区)

Lecture Course

1. 本科生核心课程:《科技写作与表达》
2. 本科生核心课程:《机械设计基础》

3. 本科生核心全英文课程: 《增材制造技术》
4. 研究生课程:留学生全英文课程《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站点计数器

Host

       在微纳制造,增材制造,柔性电子,智能传感等主要领域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已授权国家专利8项,PCT专利1项。其中第一作者期刊论文12篇,包含4篇中科院一区期刊和8篇中科院二区期刊,一作文章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00,总他引数超过300次

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在以下期刊:

  1. Nano Energy(影响因子19);

  2. SMALL(影响因子15.2);

  3. 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影响因子10.4);

  4. Additive Manufacturing(影响因子11);

  5. 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影响因子 8.8)

  6. Electrochimica Acta(影响因子7.3);

  7. Applied Surface Science(影响因子7.4 );

  8. OPTICS LETTERS(影响因子3.8);

  9. Materials Letters(影响因子 3.4);

  10. AIP advances(影响因子1.7)。

主持科研项目包括: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52375574, 微纳金柱阵列的空间电场限域3D打印成型机制与方法,60万元);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基金一项(82161128015,全喷墨打印的高灵敏度COVID-19双检测FET传感器,150万元);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51705410,电雾化喷印钙钛矿吸收层的雾化结晶过程研究及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25万元 );

  4. 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项(全国入选200人,3D打印微纳传感器,60万元);

  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开发 垂直3D互连增材技术 150万元 
  6.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

  7. 陕西省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

  8. 西安交通大学基础科研项目1项。

  9. 企业委托横向项目:(1)基于呼吸生理信号的人机交互系统开发  (2)PVDF基压电薄膜表面电极制备及性能研究 (3)呼吸信号检测及智能处理算法研究 (4)超薄、高导电的银电极喷印制备技术研究 (5)基于电喷印技术的自组装光子晶体制备研究

  10. 作为骨干参加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4项,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

     课题组长年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韩国釜庆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保持国际合作研究关系,硕博组员均有机会出国开展科研工作。

     课题组长年与交大校内团队、校外研究所、企业等单位保持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跨学科学术交流,可支撑科研创新成果的落地及产业化应用,为成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Research Fields

主要研究方向:

          1.微纳制造/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及其高端装备开发;

          2.光电子器件与柔性电子传感系统设计(软、硬件结合)及制造

          3.基于新型光电、生物传感器的智能算法及人机交互系统开发。

       课题组致力于研究3D打印技术、微纳制造技术、人/机/电智能传感技术及其产业应用,拥有诸多世界领先的3D打印设备:如五套自研电流体3D打印设备,两套电雾化喷印设备,一台富士工业级喷墨3D打印机DMP3000,两台高精度FDM打印设备、两台面曝光打印设备,其他专属配套设备包括:美国Kurt Lesker热蒸发镀膜机、卓立汉光太阳光模拟光源、太阳能电池效率测试系统、OLED效率测试系统、等离子氧处理系统等。课题组为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PI团队,可享用平台上的所有设备进行科学研究。

 

       所从事的微纳/增材制造的应用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A、光电子器件中光学、电学、力学性能在微纳结构作用下的尺度效用,例如机发光二极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微纳光学结构的大规模制造及其对光电转换效率提升机制研究;

 

        微光机电系统的先进制造技术,如数值孔径可调的微透镜阵列制造,高品质因子柔性透明导电电极制造等;

 

       B、智能柔性电子系统开发及制造基于传感器测量数据的智能算法开发及人机交互系统集成,

        已取得成果:基于课题组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了可穿戴呼吸传感及训练系统(云端鼻息-可穿戴呼吸监测仪,可应用于二十余种呼吸异常监测、少儿口呼吸监测,开创了多种基于呼吸信号控制的人机交互系统、反馈式/数字化呼吸训练等功能,已产业化并取得理想销售业绩)、便携式病原测量系统(校企联合开发,已转商业化),柔性电路设计及3D打印等。

 

云端鼻息-可穿戴呼吸监测仪

 

 

 

 

柔性电路的3D打印

                                              

       C、电流体喷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开发,包括宽幅阵列式电喷印打印头的设计及制造,及其在高粘度流体超精密定向喷涂、大规模微纳光学结构、柔性电子器件制造领域的应用。

         已取得成果:与宁德时代、深圳海目星、上海金力泰等上市公司开展技术对接

 

 

 

 

 基于电雾化喷印的光子晶体制造

 

基于电雾化喷印的的大面积银纳米线透明导电网络

 

       D、新型柔性电化学传感器的开发及制造

已取得成果:采用激光诱导石墨烯技术制备的可穿戴柔性葡萄糖传感器工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影响因子 7.8)Electrochimica Acta(影响因子6.9)等期刊。2023年,该方向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可穿戴汗液传感器

 

 

       E、少层/多层石墨烯薄膜大面积喷印制备  (可应用于场效应晶体管、电磁屏蔽、金属工件或薄膜的防潮防腐等领域。)

已取得成果: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喷墨打印的高灵敏度COVID-19双检测FET传感器,150万元。自主开发了FET便携式测试系统、检测试剂盒及对应的APP程序,目前正在做产业化开发。实现了晶圆级少层石墨烯薄膜的低成本、大规模制备,将具备良好半导体性能石墨烯薄膜的成本降低至现有技术的1/20.

 

 

 

全喷墨打印的新冠病毒核酸/抗原双检测FET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