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入门

 

    英文论文阅读ABC:1、非线性阅读法
简而言之:高手是跳着读,顺序是题目n遍、摘要两遍、结论一遍、快速过小节题目公式图表、捎带瞄一眼discussion。一篇论文看一小时。
如果上面这段话你已耐着性子看了n遍,则下面文字可跳过不看。
英文论文大致可分为两类:research paper和review paper,前者选题相对聚焦、信息量不大,高手用一个单元时间就能搞定;后者信息量大,需要仔细阅读、琢磨、反复,甚至需要一周时间才能搞定。
本ABC主要讲research paper的非线性阅读方法。指不要从头到尾看、不要四平八稳看。
一篇好论文用一个单元时间搞定(时间再长效率和效果就打折扣了),其中花1个小时阅读论文,需要高强度、注意力集中;另外2个小时总结、思考,将信息纳入自己知识体系(如发现是差论文,后2个小时可出去玩)。
阅读论文顺序:按1个小时计
1、仔细研究题目:好的题目一般包括方法、问题、对象,注意复数s体现论文工作量。看了题目基本搞定三部分:方法、问题、对象。
2、看两遍摘要:第一遍了解背景目的、具体方法和对象、主要结果结论、本文实质贡献;第二遍加深映象,确认摘要四段式内容,通过动词和形容词了解作者想突出强调的创新点、亮点和特色。看两遍后基本能搞定论文的主线、深浅。如果摘要四段式不全,则论文必在该缺失项有猫腻。
3、直接拉到结论:再次确认摘要中介绍的结果结论,并看展望了解论文不足。有些期刊由于摘要有字数限制,作者可能把摘要中次要结果结论放在此处讲。
4、快速过论文中的小节标题、公式、图表:灌水论文的公式、图表你可能都似曾见过,如碰到陌生公式、图表,建议放缓节奏,有时可能还需要拉到正文results看相应图号的文字分析。好的论文一般很讲究图表制作,基本上可以理解成“图表=结果”。
5、瞄一眼discussion:有些论文的discussion部分不好找,简单窍门是找results and discussion一节中出现文献号的地方。
论文的总结方法:好论文得花2个小时,差论文0小时
1、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落笔过程也是加深理解、确认原文关键信息的过程。
2、批他:找工作的不足,写的不足。再好的论文也要挑他的毛病、和他过不去,否则论文白看。
3、沉淀:把论文信息纳入你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可理解为你已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对的信息的集合)
后记:
1、尽量看大机构大牛大期刊的新论文、少看老论文,要看就看专著教材。
2、尽量看cited reference、少看citing reference,要看就找直接数据、公式。不要指望能通过老论文找到小trick、不要指望现有论文能解答所有疑问,自己想。
3、你有多长时间没看论文了?
 
英文论文写作ABC:0. 结构
论文稿件一般包括covering page,摘要,变量表,引言,方法与验证,结果与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表题及表,图题,图。每个期刊对稿件的具体排版格式的要求,建议直接参考课题组前人稿件,不要企图在格式上搞创新。
 
每个结构部分一般包括若干段落,每个段落一般包括3-5个左右的句子。尽量使每个段落、每个句子都围绕论文主线,即结论和创新点。
 
本ABC介绍主要结构部分及组成段落的写法,而关于句子的写法可参考相关固定句型搭配、套路,网上资料很多。即只讲结构、段落,不讲句子。
 
英文论文写作ABC:1. 引言
无论是菜鸟,还是老司机,引言总是最难写的部分。引言决定了论文的高度、作者对研究问题的理解深度、工作的创新程度
 
如何高?就是高调做事,认真领会课题组例会怎么说,怎么布局。
如何深?勤读文献、深挖不足、深思考。
如何新?没人做、我能做、有需求。
 
引言至少包括4段,一般5-7段。
 
第一段背景及意义:至少三句话,第一句是研究背景,讲研究领域或者方向的重要性(如永恒话题、前沿热点、工程中的基础问题),注意领域>方向>问题。第二句是科学问题的内涵,有时需要再多1-2句才能讲清,科学问题的句子多是好事,但得与你的工作主线密切相关、至少部分相关,如果将问题比作函数,则科学问题内涵就是自变量、因变量及其近似关系式的阐述(伪科学问题没公式)。第三句是研究的意义,对工科论文而言,一切不以机理认识、设计控制为最终目的的工作都是耍流氓。
 
第二到第n段(n<=5)是关键科学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分析,如以理论计算为主的论文第二段实验,第三到五段理论和计算。每段6-8句左右,第一句帽子,最后一句小总结,起有始有终、承上启下作用。介绍每条相关工作一般两句、2-3篇左右文献:一句是谁什么时间做了什么工作,另外一句说他们工作的关键结论并获得其他人证实。反感一次性引用一大堆文献号如【4-10】,重点引最新期刊论文,适当引经典文献。
 
第三段创新点阐述,是引言这一节的主心骨,至少四句。第一句现存问题的高度总结,第二句现存问题谁开展了初步工作,第三句为了什么提出或发展什么,第四句解决了该现存问题有什么贡献。
 
最后一段论文结构outline,直接copy课题组前人写法,改几个词即可。没啥。
 
小结:看看手头论文,如果他没按这么写,鄙视之。如果你不按这么写,受训吧。
 
大论文写作ABC:国内外文献综述

1、作用:大论文、开题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大论文的来龙。

2、结构:建议大论文1.2节下设三个三级标题1.2.1、1.2.2、1.2.3分别综述问题、方法、应用,每个三级标题始于内涵或原理简介,终于已有成就及重要不足高度凝练。

3、四类文献:早期经典,重要进展,最新前沿,团队相关

4、早期经典:流机专业最早始于1904年或二战就行了,如普朗特、茹科夫斯基、恰普雷金、NACA报告。一般为二手文献,可从经典专著教材中找。

5、重要进展:一般需要精读,可有两种找法:前人大论文第一章、综述论文;sci引用次数多的小论文。

6、最新前沿:扫荡权威期刊近三年论文目录,出口是最好的五家教授、五个公司。

7、团队相关:本团队及其他团队相关工作的一般性概述。

8、参考文献:引用期刊级别约等于大论文水平。要求格式规范,开题报告篇数本科生25+,硕士生50+,博士生100+,大论文酌情增加50%。

9、每项工作写作五要素:对象问题方法结论评价。

10、高大上图表:本科生3个,硕士生5个,博士生7个。

11、1.1研究背景及意义:1.5页,四段式,是摘要第一段的扩展,写法参考个人主页的科研入门ABC。

12、1.3本文主要工作:是大论文的去脉。


    新生科研ABC:第一学期
1、课程学习:理论课要推导公式,算法实验课要动手实践。
2、工具学习:CFD三剑客
2.1 商软NUMECA或ANSYS:计算离心压缩机叶轮+蜗壳或轴流压气机Stage35或多翼风机,给出V&V结果、性能曲线和关键截面流场分布。
2.2 Python或Fortran或c++:利用龙格库塔法求解常微分方程dy/dx=Ay+B+C/y,x∈(0, 1), y(0)=1.0, A=±1, B=±1, C=±1,给出网格无关性确认结果、数值解与精确解对比曲线。
2.3 后处理软件Tecplot:复现2.1和2.2结果图,图格式规模满足权威期刊或学位论文要求。
3、流体机械内流理论与计算:推公式,第五、八章可暂时不学。选做。
4、理论学习:精读教研组敲门砖论文2篇。理清自己科研兴趣,结合教研组项目及规划,确定大论文主题,钻研一本流体机械经典专著教材(推荐清单见下)。
 

    新生科研ABC:第二学期
5、前沿调研:总结JOT、ASME-GT相关主题近三年论文摘要的四要素(背景、对象问题方法、结论、贡献),或JCP、CAF相关主题近三年论文摘要的四要素,或JFM、POF相关主题近三年论文摘要的四要素。
6、全面调研:全面收集相关主题论文、学位论文、报告,精读论文10篇(大牛大机构大期刊),泛读论文50篇,找出并总结世界上五个最好教授研究特色(对象问题方法结论评价)、五家最好公司主要技术参数。
7、开题报告: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创新点、技术路线、进度安排、预期成果。参考文献不少于50篇(博士生100篇)。
8、创造知识:利用第一学期掌握的工具方法,开展大论文或毕业设计工作。
 
 

流体机械经典专著教材清单:从理论到应用

经典:聚焦流体机械内流理论,偏基础、重深度、有后劲;系统性强、有思想、有嚼头;钻研后将受益终生的那种!

1)流体机械原理教材:

1981,李庆宜,通风机

1987,李超俊,轴流压缩机原理与气动设计

1990,徐忠,离心式压缩机原理

2011,关醒凡,现代泵理论与设计

2018,祁大同,离心式压缩机原理

2)流体动力系统原理教材:

2005Baines NCFundamentals of turbocharging

2005,廉筱纯,航空发动机原理

2022,陈玉春,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原理

3)叶轮机械气体动力学:

1949,柯钦 HE,叶栅的流体动力学理论,1958中文版

1953Kuchemann DAerodynamics of propulsion

1958Horlock JHAxial compressor19732

1960Vavra MHAero-thermodynamics and flow in turbomachines19722版,1984中文版:涡轮机械中的气动热力学和流动

1964Hawthorne WR (ed)Aerodynamics of turbines and compressors

1966Dixon SLFluid mechanics and thermodynamics of turbomachinery20147版,2015中文版:透平机械中的流体力学与热力学

1967Sovran G (ed)Fluid mechanics of internal flow

1978Horlock JHActuator disk theory

1980Ward-Smith AJInternal fluid flow

1980,刘高联,叶轮机械气体动力学基础

1980,李根深,船用燃气轮机轴流式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上下册

1983,王仲奇,透平机械三元流动计算及其数学和气动力学基础

1984,特里申科,压气机叶栅的空气动力学

1984Gostelow JPCascade aerodynamics

1984Gupta AKSwirl flows

1986,沈天耀,离心叶轮的内流理论基础

1986Japikse D (ed)Advanced topics in turbomachinery technology

1988,沈孟育,叶轮机械中的跨音速流动

1989Cumpsty NACompressor aerodynamics20042版,2021中文版:压气机气动力学

1989,朱报祯,离心压缩机

1992,唐狄毅,叶轮机非定常流

1992Hill PGMechanics and thermodynamics of propulsion,2版,2015中文版:推进力学和热力学

1995Lakshminarayana BFluid 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of turbomachinery

2005Schobeiri MTurbomachinery flow physics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2016,张楚华,流体机械内流理论与计算

2018Van den Braembussche RDesign and analysis of centrifugal compressors2025中文版:离心压气机设计与分析

4)空气动力学:

1953,徐华舫,空气动力学基础上下册,1987修订再版

1953Shapiro AHThe dynamics and thermodynamics of compressible fluid flowVol. 1-21975再版,1966上册中文版,1977下册中文版:可压缩流体的动力学与热力学

1993,吴介之,涡动力学引论,2015英文版:Vortical flows

2000Anderson JD, Fundamentals of aerodynamics20186

2004Greitzer EMInternal flow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2006,王新月,气体动力学基础

2019Brunton SLData-drive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achine learning, dynamical systems, and control20222

2021,张伟伟,非定常流动及流动控制基础

5)湍流:

1955Schlichting HBoundary layer theory201791988中文版:边界层理论(上册),1991中文版:边界层理论(下册),2025中文版:边界层理论(第9版)

1972Tennekes HA first course in turbulence199415

1998Wilcox DCTurbulence modeling for CFD20063

2000Pope SBTurbulent flows20105

2011Hanjalic KModelling turbulence in engineering and the environmentRational alternative routes to closure20232

2023,符松,湍流模式理论

6)计算流体力学:

1985,马铁犹,计算流体动力学

1995,刘超群,多重网格法及其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应用

2006,任玉新,计算流体力学基础

2007Canuto CSpectral methods evolution to complex geometries and applications to fluid dynamics

2009Garnier ELarge eddy simulation for compressible flows

2012Anderson J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The basic with applications,中文版:计算流体力学入门

2014Tucker PGUnstead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in aeronautics

2015Tucker PGAdvanced computational fluid and aerodynamics

2016Moukalled F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i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n advanced introduction with OpenFOAM® and Matlab

2022Jameson AComputational aerodynamics

7)流体机械不确定性分析:

2010Le Maître OPSpectral methods for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 with applications to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2019Montomoli F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i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nd aircraft engines2020中文版:不确定性量化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

8)压气机设计:

1956Johnsen IABullock ROAerodynamic design of axial-flow compressorsNASA SP-36),1965年修订版,1975年中文版: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

1971Dean RC (ed)Advanced centrifugal compressor

1986,吕文灿,风机三元流动理论与设计

1991,王尚锦,离心压缩机三元流动理论及其应用

2000Wennerstrom AJDesign of highly loaded axial-flow and compressors

2000Aungier RHCentrifugal compressorsA strategy for aerodynamic design and analysis

2003Aungier RHAxial-flow compressorsA strategy for aerodynamic design and analysis

2013,周正贵,压气机/风扇叶片自动优化设计

2021Casey MRadial flow turbocompressorsDesignanalysisand applications

2022,程荣辉,航空发动机风扇压气机设计

2022,刘波,现代叶轮机械新技术及应用

2023,刘波,轴流压气机叶型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

2023,陆山,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设计与分析

9)压气机稳定性:

2015,胡骏,航空压气机气动稳定性分析方法

2018,孙晓峰,高速叶轮机流动稳定性

2021,楚武利,航空叶轮机先进扩稳及流动控制技术(上下册)

10)压气机多学科:

2011,李磊,船用大功率柴油机涡轮增压器多学科设计优化

2017,王建军,航空发动机叶盘结构流体激励耦合振动

2019,郭同庆,飞行器气动弹性CFD/CSD耦合计算技术(叶片部分)

2022,曹建国,航空发动机三维数值仿真技术

2022,尹泽勇,航空动力系统整机多学科设计优化

2022,刘永泉,航空燃气轮机总体设计

11)手册:

1996Schetz JA (ed)Handbook of fluid dynamics and fluid machinery,Vol. 1-3

1998Johnson RW (ed)Handbook of fluid dynamics20162

 

流体机械内流理论350年谱: 从微积分到人工智能

子曰:不要指望从牛顿书中找出CFD的蛛丝马迹,也不要指望从当代浩瀚论文中获得思想启迪,而应畅想如何使自己工作成为未来之经典!

1670s,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发明微积分;牛顿建立经典力学、提出流体内摩擦定律;

1700s,莱布尼茨的学生约翰贝努利发扬光大微积分;Papin出版第一本关于泵的书籍;

1730s,约翰贝努利的学生欧拉使微积分长大成人,建立数理方程理论包括无粘流动欧拉方程,发明叶轮欧拉公式

1830sNavierStokes分别独立建立粘性流动方程,即Navier-Stokes方程;

1880s,雷诺开展流动转捩试验并建立雷诺平均NS方程;马赫等人提出空气动力学;

1900s普朗特发明边界层理论;库塔、茹科夫斯基、恰普雷金、普朗特提出翼型理论;洛伦茨发明无限多叶片即通流理论;

1920s斯托道拉出版叶轮机械书,提出离心叶轮斯托道拉滑移系数公式;

1930sWhittleOhian发明燃气轮机;

1950s,抗美援朝期间GE公司疯狂生产J47J73涡喷发动机,成为有史以来装机量最大的两款发动机;冯纽曼发明激波捕捉法及格式稳定性分析方法;NACA发表四份史诗般叶轮机械气动研究报告,分别是Hamrick流线曲率法、吴仲华mS1×nS2流面理论、Lieblin平面叶栅特性、Emmons旋转失速理论,从此叶轮机械研究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

1955,教研室以苏联援华专家谢列茨尼奥夫讲义为蓝本,出版离心式压缩机原理;

1956NASA汇编NASA SP36,1965年修订解密,1975年王宏基以笔名秦鹏组织翻译,取名为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McDonald利用有限体积法求解叶栅欧拉方程;

1963,教研室以苏联援华专家谢列茨尼奥夫讲义为蓝本,出版轴流式压缩机原理上下册;

1972Spalding发明k-e湍流模型,与学生Patanka合作发明SIMPLE算法;

1979Denton发明多级叶轮机械混合平面法;

1982Jameson发明JST格式;Adamczyk发明确定应力模型;

1983MooreNATO-AGARD论坛第一次发表离心叶轮三维粘性流动CFD计算论文

1990sJameson最早开展叶轮机械并行CFD研究;

1999Rhie@PWGallimore@RR最早利用CFD指导多级压气机叶片三维设计;

2002Liou@NASA最早开展压气机三维叶片全局自动优化;

2007,教研组开始时空谱高精度方法研究;

2008,教研组开始流体机械全局优化;

2009,教研组开始流体机械并行CFD研究;

2012,教研组开始流体机械不确定性分析及鲁棒优化;

2020教研组开始叶轮机械智能气体动力学、五重平均气动理论研究

 


    入门材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