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的研究方向主要概括为两个:
1)能源转换与过程系统优化与控制;
2)过程动态建模及模拟。
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新型储氢(储能)技术及装备;
2)新型碳捕集利用工艺及装备关键理论与技术;
3)过程节能与优化理论及应用
本人的研究方向主要概括为两个:
1)能源转换与过程系统优化与控制;
2)过程动态建模及模拟。
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新型储氢(储能)技术及装备;
2)新型碳捕集利用工艺及装备关键理论与技术;
3)过程节能与优化理论及应用
奖项名称 | 获奖年份 | 奖项类型 | 奖项等级 | 申报部门 |
---|---|---|---|---|
“新型电子膨胀阀及其自控系统”项目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3 | 西安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化机 |
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制冷与热泵》教材建设” | 2000 | 西安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化机 |
2000 校教学成果二等奖“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 2000 | 西安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化机 |
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压力容器应力应变微机自动测量系统对教学实验装置的改进” | 1996 | 西安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化机 |
王宽诚育才奖 | 1996 | 西安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化机 |
“高效绕管式换热器实验研究” 科技成果一等奖 | 1996 | 西安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化机 |
“CTS-1型冰箱压缩机自动测试系统”北京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3 | 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 二等奖 | 化机 |
专利名称 | 申请号 | 专利类型 | 申请日期 |
---|---|---|---|
一种内环绕壁填料塔的设计方法 | ZL201010578662.9 | 发明 | 2012.07.11 |
一种活塞式气体功量交换装置 | ZL201020150791.3 | 发明 | 2011.01.05 |
一种太阳能热泵干燥系统 | 200810150817.1 | 发明 | 2010.06.09 |
一种包含引射器的蒸汽压缩制冷系统 | 200710018738.0 | 发明 | 2009.07.22 |
一种微通道式化学热泵反应器 | 200710018259.9 | 发明 | 2009.07.08 |
一种采用膜蒸馏技术的吸收式制冷装置 | 200810232267.8 | 发明 | 2008.11.14 |
一种环盘式化学热泵反应器 | 200510042823.1 | 发明 | 2007.03.01 |
利用天然气生产水的方法及装置 | ZL97108565.X | 发明 | 2002.01.23 |
重庆项目实物图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起讫时间 | 承担角色 | 项目类别 |
---|---|---|---|---|---|
52376208 | 金属氢化物高温蓄热系统氢热耦合的热质传递强化调控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24-01~2027-12 | 负责人 | 纵向项目 |
51876150 | 基于能量流和碳足迹协同分析的煤化工过程集成优化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19-1~ | 负责人 | 纵向项目 |
51276141 | 分步再生的两元非水溶剂高效捕集二氧化碳的力耦合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12-12~ | 负责人 | 纵向项目 |
SYG201019 | 基于金属氢化物的低品位工业废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 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 2011-1~ | 负责人 | 纵向项目 |
20100201110007 | 基于微通道技术的金属氢化物反应器过程强化研究 |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2011-1~ | 负责人 | 纵向项目 |
50976090 | 化学吸收法高效捕集二氧化碳的多场耦合行为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10-1~ | 负责人 | 纵向项目 |
20936004 | 耦合传递过程的归一化系统集成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10-1~ | 骨干成员 | 纵向项目 |
50676070 | 金属氢化物热泵流动传热与动力学耦合行为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07-1~ | 负责人 | 纵向项目 |
50276052 | 氢工质化学热泵的动态性能模拟及优化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03-1~ | 负责人 | 纵向项目 |